近日,古藺縣法院成功執結一起長達6年的工傷賠償案件。這是一場跨越六年的正義守望。從2015年受傷維權到2025年賠償到位,農民工趙某親歷“執行不能”的現實困境,當6年后發現被執行人財產線索,執行干警14天晝夜攻堅,最終在多方債權爭奪中為工傷賠償開辟綠色通道。
案情回顧:艱難維權路,執行陷僵局
2015年6月,趙某在瀘州某建筑工程公司承建項目施工過程中不幸受傷。趙某受傷住院,因家境困難,向公司申請先行墊付治療費,得到的回復卻是“你沒有申請認定工傷,公司不可能墊付”。趙某無奈一邊借錢在醫院治療,一邊提起工傷認定。2017年,趙某拿著工傷認定報告提起了仲裁,仲裁委員會調解后該公司應當支付趙某賠償款8.3萬元。仲裁調解生效后,趙某多次到該公司討要賠償,但該公司始終以“公司沒錢”“過完年一定給你”“總經理沒在”等理由搪塞趙某,趙某無奈之下在2019年向古藺縣法院申請強制執行,執行干警調查發現,該公司早已“債臺高筑”——名下房產、車輛均被多家法院查封,銀行賬戶僅有零星存款,且涉及多起被執行案件,瀕臨破產。更棘手的是,該公司對外雖有應收工程款,但因工程項目尚未結算,暫不能執行。面對“無財產可供執行”的困境,經申請執行人同意,古藺縣法院依法裁定終結本次執行程序。
柳暗花明:六年不放棄,重啟執行現轉機
案件雖已“終本”,但執行干警始終未放棄追蹤。2025年6月,趙某向古藺縣法院提交恢復執行申請書,執行干警經調查發現新線索,涉案建筑公司參與的一項工程已經進入審計結算階段,其應收工程款可能即將撥付!古藺縣法院立即啟動恢復執行程序,抽調精干力量,組建專班攻堅。
然而,新的困難接踵而至,該工程涉及多方主體,款項需層層審批,同時,多家債權人對這筆工程款虎視眈眈,如何保障農民工優先受償成為關鍵。執行干警連續奮戰,先后多次奔赴交通運輸局、發包企業等單位協調,經過14天的努力,最終各方達成一致:優先兌付趙某的工傷賠償款。
圓滿執結:司法溫度暖民心
隨著8.3萬元賠償款全部劃入趙某賬戶,這起跨越六年的執行案件終于畫上圓滿句號。領款當天,趙某遞上錦旗哽咽道:“從我交恢復執行材料到賠償款到賬竟然僅用了14天的時間,沒想到這么多年過去了,法院還能幫我要回這筆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