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峨眉山市法院運用善意文明理念執行,積極幫助企業化解債務危機。
基本案情
2021年,被執行人峨眉山某機械公司為擴大規模,將公司廠房及內部機器設備抵押給銀行貸款,后因經營不善,無力如期償還銀行抵押款,銀行遂向峨眉山市法院提起訴訟,并于2025年向法院申請執行。
“法官,現在市場環境剛剛好轉,我們企業也不是故意拖欠資金不還,可不可以幫我們從中協調一下,給我們企業一個‘重生’的機會?”機械公司的負責人一臉期冀地問著。
承辦法官了解到,該機械公司在公司經營困難時期仍積極籌措資金,按時向員工發放工資,沒有出現拖欠工資導致的訴訟及信訪事件,也在努力接單進行生產經營,積極償還銀行貸款。承辦法官認為本案如直接推進機器設備等資產處置,不僅不足以覆蓋企業債務,還會嚴重損害民生實體企業發展。
如何才能既保障申請人的合法權益,又護航企業的良性發展,從而在“司法強制”與“善意文明”之間找到完美的平衡點呢?
達成和解
承辦法官思考良久,最終尋找到了破局之路。一方面,在核實企業經營狀況和履約能力的情況下,積極同申請執行人聯系溝通,向申請執行人闡明了被執行人生產經營的實際情況和積極履行還款義務的能力與誠意。另一方面,引導企業努力開拓市場,增強企業活力,根據生產、經營的實際情況,制訂具體明確、切實可行的還款計劃。最終,在執行法官的主持下,銀行對企業的生產經營進行深入調研后,經過多次協商,達成分期履行的和解協議并已履行首期還款。該案的執行效果,既保證了金融債權的安全,又為企業爭取到化解債務的機遇。
峨眉山市法院始終堅持善意文明執行理念,積極在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上做文章,引導當事人從“要我履行”向“我要履行”轉變,使企業從“失信”到“拾信”,實現“護權”與“救企”的雙贏,為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完善社會信用體系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