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面寫著“精準神速出擊,成就十年心愿”的錦旗送到了瀘州市納溪區法院執行局。錦旗背后,是一起涉企執行積案得以圓滿化解的故事,不僅為申請人追回了拖延十年的貨款,更巧妙化解了被執行企業的多重困境。
謝某與某頁巖磚廠之間因貨款產生糾紛已十年之久,本息合計已達39萬余元。案件恢復執行后,承辦法官并未簡單采取強制措施,而是深入該頁巖磚廠進行實地走訪,細致核查其生產經營狀況與資金脈絡。精準鎖定其常用銀行賬戶后,法官迅速凍結足額案款,本以為案件即將順利執結,新的難題卻接踵而至。
原來,區稅務局同時發現該頁巖磚廠恢復生產經營的線索,并向頁巖磚廠發出通知,要求其限期補繳所欠稅款14萬元,否則將依據相關規定,對該企業采取嚴格的發票管控措施,企業日常經營開票與報賬將陷入困難。而此時,頁巖磚廠被凍結39萬余元案款后,已無足額資金繳納稅款——強制執行雖能兌現申請人權益,卻可能直接扼殺企業的生存空間。
“執行不是簡單的‘一扣了之’”。面對申請人權益保障、企業生存維系與國家稅款征收的三重壓力,執行法官秉持善意文明執行理念,積極組織雙方當事人調解,耐心釋法析理:“企業活不下去,后續可能引發更多連鎖問題。適當讓步,既能拿回本金,也能讓對方喘口氣。”最終,申請人謝某被打動,自愿放棄部分利息。
法官隨即依法靈活調整執行方案:通過銀行賬戶成功扣劃30萬元案款,剩余6萬元則通過被執行人在案外人處享有的債權進行提取扣留。這一“量身定制”的方案實現了“一案解三憂”——申請人謝某權益得以兌現,十年心結終解;頁巖磚廠避免了因賬戶清零和發票管控導致的經營休克,保住了生存與發展的火種;14萬元國家稅款分毫未少,依法足額征繳入庫。
“既沒讓我白等十年,也沒把企業逼上絕路,法官的辦法太好了!”案款到賬后,謝某激動地感慨道。
在推進全省法院規范涉企執法司法專項行動中,納溪區法院始終將“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理念融入執行實踐。面對復雜案情,法官以司法智慧在保護債權人合法權益、挽救困境企業、維護國家稅收間找到平衡,既維護公平正義,又傳遞司法溫度,實現了政治效果、社會效果與法律效果的有機統一。
這面錦旗,不僅是對一起案件圓滿解決的肯定,更是人民群眾對法院工作的高度認可。下一步,納溪區法院將繼續秉持善意文明執行理念,用司法的智慧與溫度,持續助力營商環境優化升級,為助推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服務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