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邊縣人民法院充分發揮司法職能,發揚“楓橋經驗”,加強基層治理,深入推進訴源治理,促進矛盾糾紛及時、高效化解。
充實調解隊伍力量。廣泛吸納人民調解組織、基層司法所、法律工作者和彝族“德古”等參與多元化糾紛化解,完善調解員的管理制度,將工作落到實處、落到細處,力爭從源頭上預防和處理矛盾問題。目前,我院已與民建鎮人民調解委員會、民建司法所等司法所、人民調解組織簽訂坐班協議,邀請36名德古調解員和50名人民調解員參與糾紛化解。
構建聯動工作機制。加強人民調解與司法銜接,強化訴前調解機制,運用立案前委派調解、立案后委托調解和法官調解、速裁等糾紛解決方式。在糾紛多發領域,加強行政執法與司法領域的銜接,實現與勞動仲裁、建工、金融和醫保等相關部門的協調配合,加強調解、仲裁等的程序銜接和數據共享,形成工作合力。今年以來,調解成功未進入訴訟程序的案件有委托、委派調解案件12件,訴前調解18件,人民調解13件,司法確認案件6件。
強化法官工作站職能。每個法官工作站配備1-2名員額法官和1名法官助理,每月到固定站點開展工作,加強與各級人民調解委員會的聯系,與各鄉鎮、企業開展矛盾排查、糾紛化解、定期“會診”、法治宣傳等工作,結合巡回法庭、司法所和派駐點實際開展工作,構建“站、庭、所、點”巡回辦案與調解糾紛網絡防線。目前,我院已成立駐工商聯法官工作站、駐工業園區法官工作站和3個駐彝區法官工作站。
加強法治宣傳教育。堅持“誰執法誰普法”原則,依托“法治副校長”、“百警百村法治行”、“法律七進”等活動,組織干警深入鄉村、學校、社區等開展“彝漢雙語”法治宣傳,對彝區群眾普遍關心的土地承包和流轉、婚姻家庭、鄰里糾紛等問題進行宣傳。今年以來,開展普法13次,發放宣傳資料1900余份,受教育群眾達1500人次。(周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