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節,當我們待在家里不出門就是為國家做貢獻的時候,當我們陪伴在家人身邊享受天倫之樂的時候,他卻辭別家人,風雨無阻地堅守在仁壽縣北斗鎮燈桿村的每一個角落……他不是醫生,不是護士,卻在這場戰“疫”中,一樣守護著村民的生命和健康。他就是堅守在基層戰“疫”一線的第一書記——仁壽“民”星王超。
“爸爸,你要去上班嗎?”
“爸爸,你要去上班嗎?我要跟你去!”1月30日,大年初六,正要出門的他被日漸懂事的二女兒抱住了大腿,閃亮的眼睛里飽含請求。
“二妹乖,爸爸要去上班了,過幾天就回來的,外面危險!”不待小女兒反應他便一把推開轉身離開奔赴“疫”線去了。四川省啟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后,身為燈桿村第一書記的王超,從大年三十起,雖身在居家隔離,心卻和村里百姓安危栓在了一起,每天至少要打十來個電話關心鎮上村里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第一線的情況。直到初六,還未等到組織召喚的他在家輾轉反側,寢食難安。他說:“我是村第一書記,現在疫情防控任務這么重,村里的事情千頭萬緒。我有責任、有義務與村兩委和全村村民站在一起,與他們并肩戰斗。”
他回村后,開會部署、開車宣傳、村莊巡查、入戶排查、值守卡點。事關疫情防控的每一項工作,他都主動靠前參與指揮、協調,并發揮示范帶頭作用。
“爸爸,你什么時候能回家?”
“爸爸,你什么時候能回家?”2月4日晚上8點20分,王超又聽到了小女兒從老婆手機里傳來的聲音。這是他一天最輕松最期盼的時刻,因為剛剛解除了途經武漢湖北返鄉的4戶21人的居家隔離;也是他最揪心的時刻,因為這是第N次收到的熟悉的聲音,每次都說“快了,快了”后匆匆掛斷電話。
這是個急難險重的工作,為切實有效落實每晚鎮黨委電話視頻會議精神,王超到村以來堅持參加每天的防疫情況匯總碰頭會,每天都會遍訪村里設置的3個卡口、6個路口、37戶貧困人口,深入分析人群流動特征、特殊個例情況,貧困戶是否在疫情面前有“兩不愁,三保障”。每天上午下午都要走一遍,幾天下來,過年買的鞋幾下子就變成舊鞋了。
防疫工作中,貧困群眾生活保障問題是封村管理期間扶貧干部的一項重要工作,王超第一時間召集了15名村組干部,4名志愿者,2個村內小賣部老板召開協調會,商定了組內收集訂單、小賣部商戶依單配貨、村級志愿隊代購配送到戶的代購代銷機制,達到了群眾不愿出、不用出的居家封閉效果。他在村內開著宣傳車路過貧困戶家門時總要隔空喊話:“喂,老李,你們這兩天還有吃的沒得?身體是不是好多喲?有沒得急需的,有沒得急賣的?”據他說,這幾天通過“以購代捐”幫助辜大娘賣了200個雞蛋300斤紅薯,呂大叔賣了19只生態雞……
“對不起,爸爸今天還是不能回家”
“思諾女兒,爸爸今天還是不能回家,對不起……”2月13日下午5點,還在村口卡點值守的他拿起手機眼眶泛著淚花。這一天是他連續工作的第15天。
談起家庭,王超說:“面對兩個孩子我心存愧疚,但是面對燈桿近兩千名群眾的安危我責無旁貸,我必須要堅守好自己的崗位,與村組黨員干部一起,共戰疫魔,共克時艱!等疫情結束后,我會第一時間給大女兒補上一課,給二女兒煮一碗她最愛吃的白水面條,希望她們安全快樂,健康成長。”
對王超來說,這個春節沒能陪同正在上高三的大女兒是最大的遺憾。因為疫情,大女兒正待家里為今年的高考努力備戰,王超原本打算一起在家陪伴女兒過完這個難得的寒假,卻毅然選擇了提前返崗防疫。
國難當頭,我是黨員,理應舍小家顧大家。”王超說。截止目前,他帶領村組干部天天進行防控宣傳,四輪信息摸底,對村內外560名返鄉人員逐一詢問、確認,做到早發現,早防控;對湖北、重慶等重點疫區的167名回鄉大學生和務工人員實行居家隔離觀察服務。燈桿村已解除集中隔離1人,居家隔離人員141人,無一例確診病例,無一例疑似病例。他一步一個腳印,踐行著共產黨員的初心……( 梅法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