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胡,隔壁的老游又把土挖到我的地界來了,喊他讓他偏偏不讓,春耕時期了,我這事兒可耽誤不得哦,我要向法院告他,你趕緊來給我處理下嘛!”
一大早,四川省瀘縣人民法院干警胡小玲就接到了結對幫扶貧困戶喻某的“告狀”電話,原來是喻某與老鄰居游某為田邊地角和相鄰地界再次發生糾紛。她立即向院領導進行了匯報,考慮到需要實地勘察土地,且雙方不具備網絡開庭條件,院領導決定進村開展巡回調解。
法官測量土地,提出和解方案
2月18日,副院長王恩鑫戴上口罩、拿起卷宗,帶隊驅車20多公里來到游某家中,準備在院壩內開始辦案工作。在確保現場人員都戴好口罩、做好防護后,法官對這起相鄰權糾紛案件進行了調解。
家住云龍鎮龍河村的喻家與游家是幾十年的老鄰居。但從十多年前,雙方就為相鄰地界問題多次發生糾紛。2019年秋,游某因修建房屋,經當地村干部見證,與喻某達成換地協議。可才半年不到,他們又鬧起了矛盾。
實地查看土地后,和當事人溝通
法官在認真查看爭議土地和聽取雙方陳述后,發現該案案情非常簡單明確,但因雙方復雜的情感糾葛才口角不斷、糾紛不止。為真正實現案結事了,法官讓當事人共同見證,現場對雙方地界進行了拉線丈量、區劃確認,并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耐心細致的辨法析理、提出和解意見。最終,雙方均作出了讓步,在和解協議上簽字,讓這起積累多年的矛盾得以有效化解。
當事人在和解協議上簽字
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瀘縣法院主動轉變工作方式,最大限度發揮“網絡+審判”的優勢,積極推進視頻云調解和互聯網庭審,引導訴訟當事人盡可能進行網上開庭。對于一些確因特殊情形需要進行線下面對面開庭的案件,在確保消毒、通風等環境下,試行“院壩法庭”模式,努力為亟待解決訴訟糾紛的當事人排憂解難,有效應對疫情防控為審判執行工作帶來的新挑戰,積極護航農業春耕與復工復產。(王恩鑫 舒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