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有“背包警察”,現有“云端警務”,甘孜警隊涉藏地區現代基層警務模式創建工作在行動!
民有所呼,警有所應。筆者近日從甘孜州石渠縣公安局獲悉,眼下,“馬背巡警”們用腳步丈量大地,用鐵蹄巡護民情,正在22個鄉鎮雪原上巡回開展蟲草采挖前期法宣工作,這是該局推行“微警務+村警務”工作模式的一個縮影。
今年以來,按照全州公安機關涉藏地區現代基層警務模式創建工作的安排部署,石渠縣公安局針對轄區警務特點與現狀,主動破題,在海拔4250多米的生命禁區創新探索“微警務+村警務”工作模式,實現服務牧民群眾“零距離”。先后采集基礎信息15500余條,辦理身份證107張,上門送法送教63次,化解各類矛盾糾紛116條。
“群眾在哪里,我們的服務就到哪里?移動警務室陣地前移就是流動式警務室,只為群眾開啟訂單式警務?!睋h公安局敦清局長介紹,按照“因地制宜、科學布點、兼顧城鄉、全面覆蓋”原則,石渠縣公安局以“伴隨式”牧區警務為引領,今年以來,積極推動移動警務室陣地前移,為轄區尼呷鎮、色須鎮、洛須鎮、蝦扎鎮、溫波鎮5個派出所配置12輛移動警務車,充分發揮其具有法律法規播報、巡邏值守、天網監控、交通指揮疏導、便民服務等功能,進一步將工作陣地前移、拓展功能、多體融合,做優做實便民服務工作。同時,通過在移動警務室張貼防范電信詐騙、緝槍治爆、森林草原防滅火、防盜、禁毒、消防安全等宣傳資料,不斷提升農牧區群眾的法制和防范意識,增強執法公信力。
此外,石渠縣公安局還針對氣候節點特征,因時制宜,轉變警務模式,因情施策,優化警務模式,構建“3+2+3+N”“微警務”(即派出所領導、治安民警、駐村民輔警+鄉鎮政法委員、包村干部+村支部書記、村政法委員、村網格員+N代表所有村民,全部納入微信群管理),便于更加靈活高效的暢通信息,提升管理服務效能。實行“駐村辦公”警務,做強基層綜合服務能力。在村民活動室配置辦公警力、配齊辦公設備,專職民警進駐村組。目前,全縣共有165名民輔警已進駐161個行政村和4個社區,聯合干部開展業務工作,打造基礎信息就地采、窗口業務就地辦、管理服務就地做的工作模式,既解決公安工作戰線長、效率低難題,又提升服務民生水平。據統計,“微警務+村警務”工作室成立以來,先后采集基礎信息15500余條、辦理身份證107張、開具一般類證明1880份,上門送法送教63次,化解各類矛盾糾紛116條。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尼呷鎮沙岔村村民扎某因懷疑自家牦牛被同村村民尼某盜走,但又無具體證據,因此懷恨在心,揚言找機會報復。駐村輔警聽到該情況后及時進行走訪核實,得知平時尼某有小偷小摸習慣,但該牦牛并不是尼某所偷,是尼某從別處購買。駐村輔警將情況上報派出所領導,并積極促成雙方談判,后村警務室請來村干部、所領導及雙方當事人,對牦牛體貌特征等進行現場比對,確認并不是扎某家的牦牛,最后兩人握手言和,還成為了好朋友。
該局相關領導表示,下一步,將持續深化三項改革,常態推進四項治理,在現有警務模式上繼續延伸觸角,更多層面為群眾開啟訂單式警務,打造可推廣、可借鑒的現代化警務模式,提升社會治理能力和水平。
(楊志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