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機關擔負著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職責,隊伍管理水平決定著隊伍的凝聚力和戰斗力,直接影響公安機關保一方平安職責的落實。如何去做才能鍛造一支對黨絕對忠誠、讓黨中央放心、讓人民群眾滿意的高素質過硬公安隊伍,切實擔負起黨和人民賦予的維護新時代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的重大職責使命,是擺在公安機關面前的現實課題。
一、加強新時代公安隊伍建設的意義
加強新時代公安機關隊伍建設是做好公安工作的前提和保證,對維護公安隊伍在人民群眾中的威信和形象,推動公安工作深入開展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一)堅持對黨忠誠,履行使命責任。加強新時代的公安隊伍建設,只有牢牢把握“對黨忠誠”這一建警之魂、“服務人民”這一立警之本、“執法公正”這一從警之基、“紀律嚴明”這一治警之要,才能履行新時代公安機關的職責使命,推動新時代公安事業創新發展。
(二)堅持改革強基,提升素質能力。為適應新時期公安工作的要求,以“改革強警、科技興警”為抓手,只有抓好公安機關隊伍建設,才能推動信息化改革,為公安改革走深走實墊好基石,積極回應黨和人民新要求新期待。
(三)堅持紀律嚴明,強化為民服務。為增強公安隊伍拒腐防變能力,自覺抵制社會不良風氣,進一步建設清正廉潔、服從指揮良好氛圍。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打造一支“平常時間看得出來、關鍵時刻能沖得出來、危急時刻能豁得出來”的公安隊伍,有利于加強人民警察和廣大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提升服務人民能力。
二、目前公安隊伍中存在的問題
(一)職業榮譽感不強,隊伍凝聚力不夠。公安執法外部環境日趨復雜、執法難度加大、執法環境缺乏保障、社會輿論壓力增加、社會認同感不高。部分民警自身存在的價值感出現偏差、職業歸屬感下降,業務素質無法滿足新時代需求。
(二)選拔任用不科學,缺乏活力和后勁。推薦優秀的科所隊長到其他黨政部門提拔任職人數較少,部分中層干部在同一崗位任職時間過長,基層派出所警力配置不夠合理等問題。中層干部交流少、年輕后備干部出現斷層,基層民輔警干事積極性無法調動。
(四)值班備勤任務重,日常工作強度大。公安工作24小時不停歇,重大活動、節假日等值班備勤任務重。公安工作績效考核指標體系日趨完善,每一類別下還有諸多子指標項目,即便絞盡腦汁、加班加點也是捉襟見肘,同時還要確保轄區社會治安秩序持續穩定,長期處于高運轉。
(五)典型塑造不充分,創優氛圍不濃厚。立功受獎年年開展,先進典型年年樹立,身邊戰友、衛士風采不在少數,可真正能起到標桿作用的卻屈指可數。公安隊伍源動力、內驅力下降,創先爭優氛圍不濃、典型帶動作用不明顯。
三、加強新時代公安隊伍建設的路徑
(一)突出“人”的根本,鑄魂立警,政治使命化。新時代是人才強國的時代,人才是第一資源,人是一切政策實施的根本。一是選好人,“三要”嚴把“入口關”。要突出政治標準。擁護“兩個確立”,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要優化用人標準。大力選拔培養使用想干事、能干事、敢擔當、善作為的優秀干部,樹立重實干重實績的鮮明選人用人導向。要抓住“關鍵少數”。 充分發揮“頭雁效應”,形成一級抓一級、一級帶一級的擔當作為良好局面。二是會用人,“三有”吃下“定心丸”。有定位。注重組織認可,根據空缺崗位情況以及各單位的民警人數,科學設定推薦名額,對符合條件人員經集體研究后擇優推薦,讓想干事的人有定位。有崗位。按照“人崗相適、人事相宜”原則,以“警力向基層走、干部從基層選”為導向,配齊配強基層部門領導班子,增強執法辦案力量,并對部分長期在同一崗位任職的中層干部進行輪崗交流。有地位。以“有為”爭有位,干部選拔著重考慮對公安工作出重大貢獻或創新驅動改進的人員,提升基層民警的創新意識和工作主動性。三是留住人,“三化”暢通“晉升路”。評價制度化。制定出臺《民(輔)警個人量化激勵考評實施方案(試行)》等一系列制度規定,確保考評工作有章可循,推動“職責明確、層次分明、運作簡便、獎罰有據”的個人績效考評機制日趨完善。方式透明化。結合工作任務、人員分工等實際,進行“一人一表”的任務量化,全面綜合反映民警的日常工作績效。通過每月考評,接受“政治”體檢、“能力”體檢。結果捆綁化。將民(輔)警個人量化激勵考評與最終的評價結果,體現在“面子、票子、位子”上,最大限度激發隊伍活力。
(二)突出“能”的核心,實戰強警,本領職業化。錨定鍛造“四個鐵一般”公安鐵軍標準,堅持以夯基礎、塑典型、創亮點為引領,以“老帶新、師帶徒、熟帶生、強帶弱”的模式,讓新警在主要業務領域“半年成熟手、一年成骨干”。一是夯基礎,“三建”提升“戰斗力”。建實景訓練。以實戰實用實效為導向,通過全員輪訓、考核演練、實戰磨練,切實提升公安機關維護地區穩定的能力和水平。建教官團隊。依托健全警師教官隊伍、優化教官教學配置、深化共建合作機制,打造教官團隊。定期組織特聘教官到一線走訪調查,收集意見建議,提升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建教學體系。從民警“需求側”入手,促培訓“供給側”轉變,推行“靶向培訓理念”,自主研發課程,跟班培訓、帶案跟訓、送教上門,打造同步提升的局面,及時解決執法執勤過程中的痛點堵點。二是塑典型,“三步”推動“強宣傳”。通過挖掘典型、精心選樹、宣傳引導三項舉措,營造“學先進、爭先進、做先進”的濃厚氛圍。第一步挖掘典型。樹立不同層次、不同方面的先進典型,形成典型群體、典型效應,使不同警種都有自己可學、可比的身邊典型。第二步精心選樹。采取“一看二聽三跟蹤”的工作方法,形成發現-培養-成熟-推出人才系統。一看:通過日常工作信息、申報獎勵材料,引導各部門把發現積累典型。二聽:堅持公開、公平、公正的典型選樹思路,聽實情辨實績。三跟蹤:在工作中我們利用各種機會同典型多接觸、多聯系,談思想、談工作、談友誼,通過多種渠道了解他們的情況。第三步宣傳引導。內外宣同步推進,不斷擴大影響力、增強感染力、延續生命力,營造尊重典型、熱愛典型、學習典型的良好氛圍。
三是創亮點,“三招”融合“爭一流”。一招是牽住科技創新“牛鼻子”。始終堅持科技興警,加快推進公安大數據智能化建設,努力實現科學技術與公安工作深度融合,著力提高公安工作的科技含量和整體效能,不斷提升公安機關的核心戰斗力。二招是下好智慧公安“先手棋”。科技的滲透,讓多方面警務功能,達到“技能升級”,向科技要創新、向數字化要效率,如:智慧小區、天網工程等。三招是強化公安改革的“智慧眼”。通過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背包警務”“不打烊警務”等品牌;加強“互聯網+公安”改革,整合公安行政審批事項和服務事項,真正實現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只跑一次或者一次都不跑。
(三)突出“嚴”的關鍵,礪刃律警,執紀常態化。保持隊伍紀律嚴明是統一意志、統一行動、步調一致的關鍵保障,嚴防控、嚴建制、嚴問責是新時代堅持從嚴治警方針、公安隊伍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建設的重要舉措。一是嚴防控,“三制”筑牢防腐拒變“金剛盾”。防控制。定期組織開展廉政風險、問題隱患、涉酒情況等“體檢”活動。嚴抓“關鍵少數”一崗雙責、層級管理的落實情況,進一步固化細化常態化舉措,實現“早發現、早提醒、早糾正”的目的。清單制。制定“實施方案”,明確部門工作清單,逐項明確牽頭、責任部門、工作節點,有效落實黨委主體責任、紀委監督責任、黨委書記(支部書記)第一責任、班子成員(中層干部)“一崗雙責”的層級化管理機制,切實做到項目化、清單式推進。體檢制。結合崗位實際,重點圍繞權力運行、利益規避、執法辦案、外部環境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定期組織開展廉政風險、問題隱患、涉酒情況等“體檢”活動。二是嚴建制,“三邊”用好固本培元“殺手锏”。邊查。按照“查改建”思路,敢于動真碰硬、敢啃“硬骨頭”,著力解決“老大難”問題,維護公安隊伍肌體健康的關鍵環節。通過開門整頓、走基層、信訪舉辦等廣辟渠道問計和查找問題。邊改。緊盯各種突出問題立行立改,全面加強教育管理、深化執紀監督問責、純潔公安隊伍,夯實公安隊伍建設執法根基。邊建。用制度的思維和方式補短板、堵漏洞、固根本,結合實際,完善監督體系,構建競爭激勵機制、工作考核機制、慰問實施辦法、交流輪崗制度,提升整體工作效率。
三是嚴問責,“三廉”擦亮廉潔公正“清風鏡”。政治建警引廉。采用黨委理論中心組學習、黨委擴大會議、學習強國等形式,嚴格落實學習制度,常態化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不斷提高自我革命、自我提升的能力。警示教育鑄廉。把廉政談話與新警首任、提拔任用有機結合,開展新警廉政宣誓與廉政承諾,新提拔任前廉政談話。定期組織觀看警示教育片、開展座談討論、通報剖析典型案例,切實守牢紀律“底線”。問責追責肅廉。研究出臺《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要點》,細化落實領導干部個人述職述廉、函詢、誡勉談話等監督制度。開展家庭助廉活動,組建家屬微信群、發放助廉信;開通“110”、微博、微信、抖音24小時舉報熱線,暢通群眾監督舉報渠道。
(四)突出“愛”的溫度,從優待警,暖心人性化。一是重減負,“三優”當好人民“守護神”。優隊伍。針對近年來違法犯罪集團化、侵財犯罪高發化的現狀,整合資源、合成作戰,以“云+大數據”為支撐,積極探索“靶向打擊、精準作業”等模式,著力打造一支侵財犯罪專業打擊隊伍,讓基層派出所騰出警力和精力專注基層基礎和治安防范,取得顯著成效。優機制。出臺《警務輔助人員層級晉升實施辦法(試行)》,讓能夠干、舍得干的輔警多領報酬,讓有干勁、有能力的優秀輔警得到組織的認可,真正做到多勞多得、優勞多得,進一步增強輔警隊伍的責任感、使命感、歸屬感和榮譽感。優改革。深入促進信息技術與隊伍建設高度融合,積極探索新時代背景下“智慧隊建”新模式,逐步實現業務辦理、民警個人事項網上流轉、一鍵審批、一窗通辦,進一步提升隊伍建設信息化、智能化和現代化水平,真正為基層民警效率提速、工作減負。
二是常關懷,“三小”當好警隊“暖寶寶”。小慰問。在不斷完善年休假、家訪慰問、民警體檢等愛警惠警制度的同時,開展好日常優撫及重大節假日走訪慰問,積極推行民警住院、生日慰問制度和民警及直系親屬去世吊唁制度。鼓勵民警學習深造,對完成研究生以上學歷教育、通過法律職業資格考試的民警及時予以獎勵,調動民警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小關心。認真落實民警權益受到侵害、工作出現失誤、考核處于后進、家庭遇到特殊困難或重大變故、與同事之間發生矛盾、本人主動要求或其他情形需要談話等“十個必談”制度。組織心理健康知識講座,對民警開展心理輔導,緩解民警工作壓力。小活動。以“民輔警之家”為依托,組建興趣小組,開展足球、籃球、書畫、花藝等各類文體活動,開展各類競技比賽,提高全局民輔警、職工的工作熱情,改善生活品質,不斷滿足民輔警、職工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公安隊伍精氣神,促進生態警營建設。
三是穩警心,“三心”當好警隊“大管家”。落實保障強警心。積極爭取黨委政府支持,盡可能足額保障公安工作經費,讓民輔警順心開展相關工作。改善條件暖警心。持續加大經費投入,深入推進基層所隊營房建設“三年計劃”,不斷改善民警辦公生活條件,著力改善警營辦公條件、增添警用裝備、加大科技投入,為民警營造寬松溫馨的“軟環境 ”。健全制度穩警心。建立雙警家庭照顧制度、戰時愛警服務制度、強制休假制度等,最大限度把愛警做深、做細;完善“警屬互助”機制,及時了解民警家庭情況,積極為民警排憂解難,凝聚警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