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不能出門,在家呆著就是為國家做貢獻”,一邊勸家人不要出門,一邊拖著行李就去了武漢抗疫。她叫李靜梅,是岳池縣人民醫院急診科護士長。作為廣安市醫療衛生系統首批馳援武漢的醫護人員之一,今天是她奔赴武漢戰疫一線的第13天。
積極請戰
“讓我到感染科去吧,我是高年資護士,有經驗,身體也好。”疫情發生后,李靜梅就立即向護理部主任遞交了請戰書,考慮到急診科也是至關重要的一線,醫院將她留在了崗位上。2月12日,醫院接到縣衛健局通知,要求派2名護士馳援武漢,她又立即私信護理部主任,表達了堅決要求到武漢的決心。最終她從70多名請戰的護理人員中脫穎而出,如愿以償和同事李菲菲作為岳池醫療衛生系統首批馳援武漢的醫護人員,帶著組織的重托和全院1026名員工的深切期盼,加入奔赴武漢一線戰場。
抗疫,全家齊上陣
接到通知時,距出發不到一個小時。她簡單收拾了一下行李,沒有時間也沒有想好怎么告訴父母,她匆匆告別丈夫和哭泣不舍的女兒,和廣安市首批援鄂小分隊的10名醫護人員,一起踏上了援馳武漢的征途。一路上她都在想怎么告訴母親。靜梅的父親李叔叔是岳池縣人民醫院物業公司的一名保潔員,在疫情發生時,很多工人都撂了擔子,李叔叔自告奮勇報名到感染科保潔,他總是搶著做最苦最累的活,還讓醫護人員放心,讓他們只管護理好病人,清潔衛生交給他。母親每天都在為父親擔心,如果知道她又去了武漢,肯定一時半會無法理解。于是,她打定主意,等安頓下來再說。結果剛到成都,就接到了母親電話,電話那頭,母親號啕大哭,為女兒的隱瞞,也為女兒的擔憂。李靜梅理解母親對女兒的牽掛和擔心,但面對情緒激動的母親,一時不知如何解釋。原來,出發的當天上午,李叔叔就聽同事說女兒去了武漢,他把消息告訴了靜梅的母親,她母親一聽就哭了,立即就給女兒打電話求證。在感染科碰到正在做清掃的李叔叔,當問到擔不擔心女兒時,李叔叔一句“肯定擔心啦”還沒說完,就轉過身子低頭擺弄自己袖口,不讓我們看見他的眼淚掉下來。李靜梅的丈夫是我縣市場管理局的一名工作人員,自初二開始,就一直堅守市場監管疫情防控最前線,為維護市場秩序和物價的穩定,“5+2”、“白加黑”,奔波在大街小巷,駐守在值守點位。他全力支持靜梅上一線,他說:“我覺得她很了不起,她正在做她想做的事情。”
一線傳真
2月14日,李靜梅、李菲菲他們一行到達武漢。經過一系列流程設計、環境消殺、物資清點和穿脫防護服培訓等多項細致的準備工作,他們成建制接管了武漢協和醫院腫瘤中心九樓和十樓兩個重癥病區,共計128張床位。第一天的工作,讓她覺得還是非常辛苦。在家雖然經過了穿脫防護服的培訓,但是還從沒這么長時間穿過防護服。剛開始時,有快窒息的感覺,思維也不活躍了。擔心防護服暴露,頭也不敢伸展,時間一長頸椎特別難受。李靜梅本身就戴有眼鏡,再加上N95口罩和護目鏡,耳朵被勒得生疼,一天下來,整個人感覺快要散架了。但是就像她在手記里說的:我深刻地體會到武漢醫護人員的敬業和勇敢,在這樣超負荷的勞動下,能堅持這么久,實屬不易。雖然,我只是一名護士,但位卑不敢忘國憂,我希望能盡自己的綿薄之力幫助到她們,堅守自己的崗位,不辱使命。武漢,我們一起加油!
殷切期盼
一有時間,李靜梅就給母親打電話,匯報自己的工作,告訴母親是怎樣做的自我防護,好讓母親放心。她給弟弟打電話,讓弟弟多疏導和陪陪母親。當母親知道女兒一切安好的消息后,也逐漸放下了心。反而讓她安心工作,不要擔心家里。還叮囑女兒,讓她多關心那里的患者,因為她們更需要溫暖。李靜梅的女兒是初三學生,已經開始在家上網課了。懂事的女兒早已原諒了媽媽的匆匆離開,她知道自己的媽媽正在做一件天底下最值得敬佩的事情。每次通話,她都為媽媽加油鼓勁,并匯報自己的學習情況,讓媽媽放心。她告訴媽媽,她為媽媽感到自豪。每天女兒都把手機調好聲音,靜靜地等待媽媽有空的時候和她視頻。女兒還說,她正在給媽媽畫一幅畫準備送給她,也許這就是女兒的思念方式吧。
“我相信,我們會很快結束這場戰役,凱旋歸來!回家好好陪陪家人,吃母親親手做的飯,看女兒為我畫的畫。”遠在武漢戰疫一線的她,面對大家的期待,信心滿滿。(岳池縣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