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仁壽縣黑龍灘鎮(zhèn)楊某再次因土地糾紛與該村7戶村民發(fā)生矛盾,被指毀壞其中一戶村民的水果7畝。雙方發(fā)生抓扯均受傷,派出所出警、楊某娘家人一行5人從涼山趕到村上“理論”。
鎮(zhèn)司法所在接到調解申請后,立即著手調查。據悉,村民楊某芬因十年前7戶村民修路致使楊某責任地(約5分)水平面與路齊平,遇雨季時部分土地會被淹,導致農作物受損。楊某芬聽力障礙,溝通困難,十年來與該7戶矛盾不斷,村委會多次“撲火”,但未徹底解決。此次矛盾升級,雙方均采取了許多過激行為,辱罵、抓扯,楊某芬被認為毀壞對方成果,繼而引發(fā)群體性的土地矛盾糾紛。
司法所組織雙方進行調解,一是用情作“娘家人”工作,村民楊某芬雖然是彝族人,從涼山遠嫁至此,但大家并沒有排擠,反而給予了更多的關心和幫助(例舉事例)。二是以理服人,雙方雖然均有占理之處,同樣也少不了過錯,必須本著“讓他三尺又何妨”的心態(tài)才能化解好矛盾,所以要多檢討自己的不足。三是以法育人。雙方都有動手抓扯,且造成外傷,但是考慮到矛盾不激化,派出所暫不以治安事件處理,但是下不為例。
矛盾雙方互換責任田
在給調解定了調后,雙方態(tài)度緩和,經過4小時耐心細致的作工作后,雙方互相作檢討并達成了調解協(xié)議。一是更換楊某芬責任地。二是楊某芬受傷后的醫(yī)療費由村上從困難幫扶的角度給予解決。三是做好受損水果的統(tǒng)計,因證據不足,不能認定為楊某芬所為,由鎮(zhèn)、村兩級妥善彌補損失。
雙方對處理結果均滿意。(王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