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傍晚,無論是熱鬧的城區還是寧靜的鄉村,吃過晚飯后到河湖邊走走,已成為不少東坡人的日常。波光粼粼的河水、綠樹掩映的河堤、追逐嬉戲的孩童、悠閑散步的老人、不時掠過的白鷺,一幅人與水和諧共處、水與城和諧共生的美麗畫卷躍然紙上。
人與水和諧共處、水與城和諧共生 圖/李繼軍
河湖長治,方能碧水長流、業興人和。美麗畫卷的背后,是近年來東坡區全面推行河長制,不斷細化河湖治理、管理與保護舉措,以“河長制”促“河長治”,建設美麗幸福河湖的一串串奮進足跡。
守水有責, 200余位河長共同守護
“每條河流要有‘河長’了!”2017年,東坡區相繼出臺《眉山市東坡區全面落實河長制實施方案》等文件,全區上下開始實行河長治水。
從奔流不息的岷江,到承載鄉愁的“四河”,再到田野間的潺潺溪流,區鎮村三級共計200余名河長上崗履職、全力治水。
碧波蕩漾的毛河 圖/趙毅
七年來,東坡區通過“截污+控源”的方式,推進全流域綜合治理。期間,累計關停造紙企業10家,取締“散亂污”企業118家,停產整治340家,并建成投運34個城鎮污水處理廠,打造了“污水處理廠+濕地”治污綜合體,配套建設1.5萬平方米生態濕地……經過不懈努力,全區清水長流漸成現實。
智慧巡河 科技賦能河湖治理
“水體渾濁,感官異常。”近日,區級總河長在每月例行巡查岷江東坡區段時發現河流水體顏色存在異常,便立馬拍照上傳。
“經排查,因農灌尾水匯入此河段,導致水體感觀較差。后續將加強巡查力度,督促農藥化肥減量使用。”沿河鎮村級基層河長迅速展開調查核實后,予以回復。
蜿蜒流淌的通惠河 圖/趙毅
據區河長辦專職副主任相峰介紹,目前,區內河湖治理已成功跨過攻堅克難期,水質逐年改善,正邁入科技賦能、以河湖空間管理保護為主的新階段。
“各級河長在巡河過程中發現河道垃圾漂浮物堆積、污水排放等問題時,可以直接使用巡河APP拍照上傳,平臺會及時將問題推送至相關責任單位處理,問題處理進展與結果一目了然,極大提高了巡河效率。”相峰說。
常態治理, 全力打通河湖管護“最后一公里”
談及近期河長制工作的重點,相峰指出,“我們依托‘解放模式’,重點探索如何發揮基層河湖管護戰斗堡壘作用,以打通河湖管護‘最后一公里’為目標,推動河湖常態化清理整治,形成‘有人護、管得住、水清亮、產業旺’的良性循環。”
大石橋街道蘇轍社區黨員志愿者吳嘉浚正在巡河
在部分街道和村鎮的走訪中,可以看到,相峰口中的基層河湖管理保護的探索已初見成效。
“我們將河湖管護與基層治理相結合,創新工作模式,激勵村民自覺參與河湖保護。”正山口村黨委書記張文勝說道。該村通過組織黨員志愿巡護隊、巾幗宣傳隊、河湖保潔隊,常態化開展巡查、宣傳和保潔工作,并依托村道德超市實施獎勵,顯著提升了基層治理水平。
正山口村組織村民開展黨群活動并進行河湖保潔
此外,富牛鎮曾廟村還將河長制與農業灌溉、鄉村振興、生態治理及農村基層管理緊密結合,創新構建了“River”河湖管理模式,實現了五大領域的協同發展。而修文鎮東光社區則以河長制工作室為核心,創新推行了“三個一”基層河湖治理機制,即黨員引領、群眾參與、商戶協同,多方聯動,共同守護河湖生態之美。
“水清岸綠”不斷呈現、“幸福河湖”成型起勢、“東坡經驗”不斷創造。相峰表示:“未來,我們將繼續常態化做好巡河督導工作,繼續以‘解放模式’為抓手,全力打通河湖管護‘最后一公里’,全力描繪東坡美麗幸福河湖‘新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