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南江縣檢察院立足檢察職能,創新探索“檢察+鄰里”工作機制,整合“朝陽大媽”、網格員、樓棟長等“鄰”力量,協同參與矛盾糾紛化解、犯罪預防、特殊群體權益保護、普法宣傳等工作,以檢察之力賦能基層治理現代化。
黨建引領,聚合治理“鄰”力量
構建鄰里大黨委
全面推行社區所在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等“大黨委”機制,并在內建強“檢察院黨支部—社區黨支部—網格(小區)黨支部—樓棟(院樓)黨小組—黨員中心戶”五級紅色治理堡壘,切實將黨的組織和工作覆蓋到全社區,實現近距離解決群眾感受最深切、反映最強烈的民生問題。
建立“心語·陽光”服務站
依托黨代表工作聯系點、人大代表聯絡室、有事來協商議事室等議事平臺,在朝陽社區設立“心語·陽光”服務站,常駐檢察官、婦聯干部、檢察官助理、專兼職調解員等,一站式受理群眾訴求和舉報線索。
整合社會力量
依托黨員“雙報到”制度,聯合多部門做實“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發揮社區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打造“朝陽大媽”群防群治品牌,不斷壯大網格員、樓棟長、外賣員、志愿者等群防群治隊伍。
力量下沉,化解矛盾“鄰”參與
刑事和解“鄰”參與
在因鄰里糾紛發生的故意傷害等案件中,充分發揮社區干部、鄉賢能人等作用,讓身邊人做通當事人思想工作,既解“法結”又解“心結”。在一起故意傷害案中,當事人因地界糾紛將甲打傷,辦案檢察官多次調解無果后,讓當事人鄰居乙參與調解,最終在乙釋理下,傷害案雙方達成了和解。
民事和解“鄰”參與
邀請鄉賢鄰居、基層代表委員等參與調解或參加公開聽證,積極引導當事人擱置爭議,實現案結事了人和。在一起民間借貸糾紛案中,通過邀請人大代表、鄉賢鄰居參與公開聽證會,并從情理、法理等方面釋法說理,最終實現雙方矛盾徹底化解。
信訪化解“鄰”參與
鄰居是當事人信訪事由最知情的人,也是當事人當前情況最了解的人,在信訪案件化解中具有天然的優勢。在一起信訪案件中,辦案檢察官主動走訪其鄰居,并邀請其鄰居共同參與化解,了解事情原由和信訪人需求,最終通過正向引導和司法救助,用法理情紓解當事人近30年的“急難愁盼”。
多元協作,權益保護“鄰”互動
“鄰”互動促辦案
用好“朝陽大媽”、社區網格員、樓棟長等力量,累計收集各類線索200余條,查實案件7件。通過“朝陽大媽”反饋有不明身份人員在社區免費向老年人發放禮品等線索,檢察官了解情況后判斷,極有可能是電信詐騙前期“地推”活動,遂移送線索并協同公安先后打掉“地推引流”團伙5個,抓獲犯罪嫌疑人50名,“刷單返利類”電信詐騙案件同比下降42%。
“鄰”互動促維權
聚焦婦女、兒童、老人、殘疾人等特殊群體和進城務工人員,通過群眾力量反饋相關線索,使檢察機關第一時間參與,有效維護群眾合法權益。通過協同社區網格員走訪調查,發現多處公共場所沒有建設無障礙通行設施,造成殘疾人、老年人等出行不暢問題,公益訴訟部門隨即跟進監督,聯合住建、綜合執法等部門開展排查,最終督促相關部門在朝陽廣場、交通道口等17處公共場所建設了無障礙通行設施。
“鄰”互動促治理
秉持社會治理將各類矛盾、風險隱患化解在基層的最終目的,充分發揮“朝陽大媽”、網格員等群防群治力量的“偵察兵”作用,把行業漏洞堵塞在萌芽階段,有效預防各類案事件的發生。如網格員舉報社區某酒店經常有未成年人出入,未檢部門立即同公安、市場監管等部門開展聯合專項檢查,發現問題線索21個,同時就相關問題向縣公安局提出檢察建議,推動在全縣賓館、酒店開展專項整治。
多元宣傳,釋法解惑“鄰”距離
培養法律“明白人”
扎實推進支部結對共建,由院第一黨支部聯合縣直工委、南江農科村鎮銀行等在社區舉辦“法律明白人”讀書班,法律法規、金融法規等知識競賽,通過群眾參與搶答、互動等活動,培育“法律明白人”1000余名。
用好集州“大舞臺”
通過“集州歡歌”群眾文化活動,實踐參演法治小品、拍攝普法視頻等方式把“法治宣傳”與“文藝演出”相結合,讓群眾在欣賞精彩節目的同時,提升了法律意識和法治素養,形成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圍。
搭好普法“小攤點”
利用禁毒日、憲法宣傳周等重要節點,檢察干警主動到人流量大的廣場、商超、市場擺攤設點開展法治宣傳。同時,依托社區網格員力量定期入戶走訪,開展法治宣傳和以案釋法,讓法律知識、法治意識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