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著國徽去辦案”。6月7日,丹棱縣人民檢察院的幾位檢察官前往該縣仁美鎮(zhèn)五龍村舉辦瞿某某司法救助一案檢察聽證會。
檢察機關居然把辦案現場“搬”到田間地頭來了!附近村民紛紛趕來瞧熱鬧。6月7日,丹棱縣人民檢察院巡回檢察組在仁美鎮(zhèn)五龍村一村落院壩舉行檢察聽證會。
近年來,丹棱縣人民檢察院緊緊抓住民心這個最大政治,把人民群眾滿不滿意作為檢察工作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堅守為民初心,秉持愛民的情懷、體現為民的擔當、提升利民的本領,從實際實效出發(fā),以問題為導向,積極探索將“派駐檢察室”變身為“巡回檢察組”,創(chuàng)新開展“背著國徽去辦案”“把‘法治大餐’送到群眾身邊”“讓老百姓把公平正義‘握在手中’”三大行動,有效地解決了派駐檢察室運轉“空心化”、檢察服務工作“空洞化”和檢民聯系互動渠道“空窗化”的問題,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公共安全、公益環(huán)保等方面日益增長的法治需求,切實讓人民群眾看得見正義、摸得著公平、靠得住法治,不斷彰顯新時代人民檢察為人民的司法擔當。
在政法隊伍教育整頓中,丹棱縣人民檢察院切實將“教育整頓”成效轉化為“為民辦實事”行動,一系列創(chuàng)新舉措和實際動作受到全縣干部群眾普遍好評。
巡回檢察官:“背著國徽去辦案”
2021年5月的一天,丹棱縣自然資源局在執(zhí)法過程中發(fā)現:有人非法采伐國家二級保護植物——野生楨楠樹,隨后通過“兩法銜接”平臺移送公安機關。公安機關偵查后發(fā)現——尤某涵涉嫌危害國家重點保護植物罪,遂移送丹棱縣檢察院。
丹棱檢察院審查發(fā)現,尤某涵非法采伐楨楠樹所在地順龍鄉(xiāng),是丹棱縣森林資源較為豐富的地區(qū),也是國家二級保護植物楨楠的天然原生地,但同時也是亂砍濫伐的“重災區(qū)”。如果不有效遏制亂砍濫伐的行為,生態(tài)環(huán)境就會遭到破壞,就守不住我們的“綠水青山”。
5月25日,丹棱檢察院黨組研究決定:依托巡回檢察組,聯合丹棱縣人民法院將該案庭審現場搬到案發(fā)地。指派經驗豐富的檢察官牟仕珍和檢察官助理徐莉、法治宣傳員魏萬濤組成巡回檢察組,深入順龍鄉(xiāng)相關村組開展巡回檢察工作,把這個案子辦成鐵案,做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
該案發(fā)生在順龍鄉(xiāng)幸福村,但丹棱檢察院在順龍鄉(xiāng)尚未設立派駐檢察室。丹棱縣唯一的派駐檢察室設在張場鎮(zhèn),設立于2012年,其主要職責是接收群眾舉報、控告、申訴,預防職務犯罪、法治宣傳、化解社會矛盾等。然而,由于職能所限和人員緊張等因素,派駐檢察室辦案力量薄弱、輻射區(qū)域有限、業(yè)務量不平衡等問題突出,一直存在“空心化”運轉現象。
在做好鄉(xiāng)鎮(zhèn)行政區(qū)劃調整和村級建制調整兩項改革“后半篇文章”過程中,丹棱檢察院以問題為導向,立足于提升縣域社會治理能力,先行先試,將“派駐檢察室”變身為“巡回檢察組”。
2021年5月,由檢察長掛帥、所有員額檢察官參加,組建成立了5個鄉(xiāng)鎮(zhèn)巡回檢察組、1個城區(qū)巡回檢察組和2個機關巡回檢察組。巡回檢察組每月一次巡回檢察。每一次巡回檢察至少由一名檢察官、一名檢察官助理和一名書記員(兼法治宣傳員)等3人組成。
生動運轉的巡回檢察機制,工作方式不再是“坐堂辦案”,而是“背著國徽”下鄉(xiāng)進村到案發(fā)現場辦案,辦理一案,教育一片,震懾一方。將檢察履職置身于案情實際環(huán)境,既滿足當地群眾對案件辦理的知情權,又主動接受知情群眾對檢察機關的監(jiān)督。定期下沉基層巡回檢察,還有利于及時發(fā)現案件線索,有利于實時巡察監(jiān)督。
6月12日在順龍鄉(xiāng)幸福村舉行的尤某涵非法采伐楨楠樹一案庭審現場,該村黨委副書記鄧桃明告訴記者,“老百姓看到佩戴檢徽的檢察官時常來村上了解情況、講解案子、解釋法律條文,讓大家對法治社會建設的信心、信賴和安全感,都有實實在在地增強。”
丹棱檢察官用心用情用腳,將檢察監(jiān)督觸角延伸到大雅河山的每一個角落。這一轉變,有效地解決了過去嚴重存在的派駐檢察室覆蓋面小、監(jiān)督不及時、檢察服務和檢察產品與新時代群眾法治需求不“對路”等諸多問題。
以案普法:“把‘法治大餐’送到群眾身邊”
6月9日上午,巡回檢察組法治宣傳員魏萬濤再次來到非法采伐野生楨楠樹的案發(fā)地順龍鄉(xiāng)回訪當地群眾。
訪談過程中,村民王某某脫口而出的“無證不砍、無證違法”的順口溜讓他感到很驚訝:“用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形式普法宣傳,效果確實不一樣”!
這幾句順口溜來自于庭審現場公訴人發(fā)表的“公訴意見”當中——“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大樹小樹,都是自然財富。古樹名木,都要受到保護,盜伐濫伐,一樣受到懲罰。買要辦證,賣要辦證,收要辦證,運要辦證。無證先砍,都是違法,砍少罰款,砍多坐牢。”
“通過旁聽庭審,讓我懂得了很多法律知識,以前不知道無證砍伐樹木不僅要罰款,重的還要判刑。”王某某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我以后一定要告誡家人和鄰里,自然資源保護是有法律紅線的,千萬不可提起刀隨便砍,自家地里的樹木砍伐買賣也要先辦手續(xù)!”
原來,巡回檢察組在辦理尤某涵非法采伐楨楠案過程中發(fā)現,不少村民對該案存在法律認識誤區(qū),對案件調查有不同程度抵觸情緒。楨楠樹的所有人湯某某(另案處理)在出售時,雖知道無證不能砍伐樹木,但被尤某涵游說后,覺得辦證是買方尤某涵的事兒,自己出售自家的樹,應該沒多大問題,沒有意識到自己這樣做也是違法犯罪。同時,一些奇談怪論也在村中流傳開來,有人說“賣自家的樹何罪之有?”,也有不少人覺得檢察官“小題大做”“吃柿子逮到軟的捏”……
在聽取這些情況匯報后,該院檢察長張春林意識到,“我們不能單純地就案辦案,還要以案說法、普法引導與案件調查同步推進,把這個案子辦到幸福村中去,將法律送到老百姓身邊去,引導村民學法、懂法、守法、用法。”于是,張春林就編寫了這個“無證不砍、無證違法”的順口溜,交由公訴人在發(fā)表公訴意見時以案說法,在法庭上當眾宣讀。
“過去的普法就是發(fā)發(fā)傳單、搞搞咨詢,我們自編自演多,內容空洞枯燥,群眾被動接受,宣傳實效大打折扣。”2021年4月以來,丹棱檢察院著力解決法治宣傳“空洞化”問題,策劃推出“法治大餐‘五進’活動”——結合群眾身邊的案件、時事熱點、法治熱點等,將檢察服務和檢察產品創(chuàng)意編制成為法治大餐“節(jié)目單”,由巡回檢察組或辦案檢察官送進機關、小區(qū)、社區(qū)、鄉(xiāng)村、學校,采取以案說法、演講、現場咨詢、有獎知識競賽、有獎舉報等方式,吸引群眾主動參與、聽得進去、易記會用,大大提高了法治宣傳工作實效。
今年以來,丹棱檢察院組織開展各類法治宣傳活動15場,如進市場監(jiān)管局宣傳反洗錢知識;進西城國際等小區(qū)、萬年村等村落宣傳高空拋物、遛狗栓繩等與群眾息息相關的法律知識;開展法律進學校活動,派出8名法治副校長,結合校園霸凌、虐待繼子女、合法教育懲戒與違法體罰界限等熱點案例,宣講最新出臺的《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規(guī);走進白塔社區(qū)宣講《民法典》等,到場聽眾2000余人。
“學法還有獎品可以領,太開心啦!以后我要主動學習更多法律知識。”這是在宣傳《未成年人保護法》時,丹棱中學的學生劉某某發(fā)出的感言。為豐富法治宣傳方式,丹棱檢察院創(chuàng)新推出法律知識有獎競答活動,開展法治宣傳活動現場搶答和在“丹棱檢察官”小程序上有獎競答,并專門設計“檢察文創(chuàng)宣傳小禮品”作為答題獎品,融娛樂性、知識性和實用性于一體,受到群眾歡迎。
“丹棱檢察官”24小時在線:“讓老百姓把公平正義‘握在手中’”
6月1日下午,伴隨“您的微信紅包已到賬”的提示音,該縣仁美鎮(zhèn)的村民王某收到了丹棱檢察院發(fā)出的第一份“公益檢察獎勵紅包” 100元。
原來,王某通過“丹棱檢察官”公益訴訟隨手拍窗口,向丹棱檢察院舉報了一條破壞國家森林資源的公益訴訟線索。經過辦案檢察官的初查,該條線索真實有效,隨即展立案調查,并向相關部門發(fā)出訴前檢察建議,及時督促對破壞的森林資源進行恢復。
“在辦案和法治宣傳活動中我們了解到,部分群眾不知道檢察院是干什么的,更不曉得法律咨詢、線索舉報等等都可以來找檢察院,甚至曾有人跑到檢察院來檢查身體。當然,更多人認為檢察院是高高在上的‘衙門’。避而遠之,不敢親近,何來信賴?”丹棱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張春林告訴記者,這種“不了解”“避而遠之”,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檢察機關與人民群眾之間的血肉聯系。雖然各地檢察機關建立12309檢察服務窗口,但來這個窗口辦事、尋求幫助的絕大部分是案件當事人,普通群眾寥寥無幾。要密切與人民群眾的聯系,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法治需求,對癥下藥的良方就是要抓緊解決檢民聯系互動渠道的“空窗化”問題。日益發(fā)達便捷的媒介傳播技術,為彌合檢民聯系互動“鴻溝”提供了先進手段支持。近日,由張春林牽頭原創(chuàng)設計依托微信平臺運行的小程序——“丹棱檢察官”(丹棱檢察12309服務平臺),已正式上線試運行。
村民圍在檢察干警身邊,學習使用“丹棱檢察官”小程序
這個自主研發(fā)、快捷簡便、投入較少、運營流程和責任清晰、維護方便的“掌上檢察”小程序——“丹棱檢察官”,設置有丹檢新聞、控告申訴、未成年人保護、司法救助申請、民事訴訟監(jiān)督申請、行政訴訟監(jiān)督申請、公益訴訟隨手拍、巡回檢察公告、檢察服務預約、群眾意見建議、法律知識有獎競答、法律咨詢、黨風廉政監(jiān)督等13個欄目窗口,能有效解決線索舉報、檢務公開、以案說法、法律咨詢、辦事指南等方面存在制度缺失、渠道不暢、信息零散、群眾不便等實際問題。
該平臺實現了檢民聯系互動“一鍵式”和“隨叫隨到”服務。丹棱人民檢察院為此還專門建立了運行機制制度,嚴格落實“群眾信訪件件有回復”要求,指派專人負責對小程序上反映的群眾訴求進行回復、轉辦,夜間和節(jié)假日有值班檢察官負責接收和處理群眾舉報線索及其他急件。在《檢察官日志》中,統一增設“檢察官為民辦實事,我今天辦了哪些事”的固定日記內容,并納入目標考核。這一舉措,切實將“我為群眾推送檢察產品”轉變?yōu)椤叭罕娦枰裁础⑽揖吞峁┦裁础保鲃幼屓罕妳⑴c檢察、監(jiān)督檢察、評價檢察,真正實現了“民有所呼,我有所應”,真正把“檢察為民”落地落實,把為民實事辦在人民群眾心坎上。
截至目前,通過“丹棱檢察官”小程序收到各類線索20余條,辦理國家司法救助申請2項,受理控告申訴7件。
新的檢察產品推出,更高質量檢察服務增多,對檢察官和各類輔助工作人員的敬業(yè)精神和業(yè)務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丹棱人民檢察院在黨史學習教育和政法隊伍教育整頓過程中,在做好規(guī)定動作的同時,堅持做好“五心五比”自選動作,以政治教育 “補鈣”、黨史教育“培根”、警示教育“固防”、英模教育“崇德”、為民服務“見行”,大力開展各類形式的教育整頓活動,立足檢察主責主業(yè)為民辦實事守護群眾“四個安全”,推動“五心五比”活動深入開展。以黃鶯燕、牟仕珍等為代表的一大批優(yōu)秀檢察官自我加壓,比學趕超,丹心鑄魂比忠誠,公心辦案比擔當,初心為民比服務,清心做人比干凈,雄心成事比奉獻,全院上下爭做對黨忠誠的老實人、執(zhí)法公正的內行人、服務人民的貼心人、紀律嚴明的清白人、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追夢人!
“檢察為民”沒有止境,新的長征才邁出第一步。丹棱縣人民檢察院將繼續(xù)堅持以“三培育三引領”為牽引,緊扣“五型”檢察院建設,以巡回檢察組為依托,以“丹棱檢察官”小程序為載體,進一步豐富“法治節(jié)目大餐”,大力開展巡回檢察工作,扎實做好“兩項改革后半篇文章”,切實增強市域社會治理實效,為群眾把好事辦好、把實事辦實,為促進全面實施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和縣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fā)展貢獻檢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