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媽媽”未檢工作室作為內江市中區未成年人法治服務品牌,自成立以來,著力貫徹“教育、感化、挽救”方針、堅持以“教育為主、懲罰為輔”原則,依法有效履行捕、訴、監、防、教五位一體化職能,用愛心、耐心、責任心去教育、感化和挽救每一名涉罪未成年人。在依法辦案的同時,注重人權保障,凝聚多元化的社會幫教力量,積極參與社會管理,創新打造未成年人檢察工作的特色和亮點,為促進社會治理創新貢獻了應有的力量。
“譚媽媽”工作室榮獲省市多項表彰并入選第一批四川省“七五”普法特色亮點工作。“譚媽媽”未檢團隊先后被命名為內江市十佳青年文明號集體、內江市巾幗文明崗、四川省青年文明號集體、四川省優秀未檢團隊稱號并被內江市人民檢察院記集體三等功一次,工作成效兩次寫入四川省檢察機關“兩會”工作報告。
注重綜合提升 培養全能型未檢團隊
加強“譚媽媽”未檢團隊隊伍建設,注重從刑檢能力到“四大檢察”的綜合素質培養。全面推開未成年人檢察業務統一集中辦理,一體化辦理涉未成年人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訴訟案件,全方位、統籌性、體系化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
“譚媽媽”未檢團隊深入推進“打擊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專項行動”,辦理的“九龍堂”案被最高檢選定為“從嚴懲處涉未成年人犯罪,加強未成年人司法保護”典型案件并向社會發布(在全市檢察系統尚屬首次);充分運用公開聽證對侵害未成年人權益的強制醫療案依法提出申請并獲法院支持;成功支持起訴撤銷鐘某某、王某某監護資格案;關注未成年人文身問題,依法向區衛生健康局、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出檢察建議并開展文身整治專項行動;運用檢察建議督促解決校園食品衛生、防護設施欠缺、預防校園霸凌宣傳不足等校園安全問題;依法向未成年被害人發放司法救助金,防止涉案家庭因案致貧。
強調點面結合 打造全覆蓋專項平臺
在辦理“九龍堂”犯罪集團尋釁滋事案中,注重案件“后半篇”治理,會同內江市人民檢察院、內江市中級人民法院、內江二中共同建立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并在該基地設立“譚媽媽校園工作室”。入駐以來,先后協調組織7000余人次參觀,并指導該校開展“模擬法庭”、法治課堂等活動。省、市各級領導同志先后前往調研并給予充分肯定。
此外,還與翔龍中學協作配合,設立“譚媽媽”校園工作室;在結對幫扶貧困村牛角田村探索建立“譚媽媽”鄉村工作室;借助街道力量,在廟兒山社區設立“譚媽媽”法律維權工作站;避免辦案二次傷害,與區人民醫院、區公安分局建立“譚媽媽”關愛中心(一站式辦案場所)。“譚媽媽”未檢團隊以工作室為平臺,充分發揮法治副校長職責,以“一號檢察建議”為抓手,先后開展“開學第一課”“黨史教育沙龍”“愛與陪伴”留守兒童關愛等各類法治宣教活動,覆蓋人次達6萬余人次。
凝聚多方合力 構建全方位支持體系
與相關部門加強協作配合,推進品牌合作共建,共同凝聚工作合力。與團區委會簽涉罪未成年人幫教辦法,引入青年志愿者開展“一對一”幫教;與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中心會簽涉罪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實施辦法,引入專業心理老師開展心理輔導;與鄉鎮、街道提升親職教育質效,開展“親情會見”,開展親職教育,家庭教育指導覆蓋率達90%以上;與婦聯、關工委、民政局共同開展法治宣講、“檢察開放日”活動,結合辦理的劉某某等人組織“九龍堂”犯罪集團尋釁滋事案制作法治微電影《護》并宣傳播放;與教體局共同落實法治副校長;與教體局、公安分局共同制定教職員工入職查詢辦法,全面排查全區在職教職工3000余人次,依規處理16人次。(陳 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