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網
        法治文化研究會

        甘孜州檢察機關深入開展“檢察官融網進格”活動 助推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

        來源:甘孜州人民檢察院 作者:巴呷 麗娟 發布時間:2022-11-17 09:22:14

        今年市域社會治理工作開展以來,甘孜州檢察機關積極發揮檢察監督作用,深度參與融入市域社會治理,結合我州重要時間節點,以兩級檢察院維穩備勤責任區域和聯系鄉鎮、村(社區)所在網格為矩陣,聚焦蟲草、菌類資源采挖期和邊界糾紛等區域治理難點,深入開展“檢察官融網進格”工作,為有效破解基層社會治理難題增添檢察力量。截至目前,全州檢察機關347名干警對接369個網格,搜集掌握安全隱患、生態環保等方面監督線索420條,幫助農牧民群眾解決急難愁盼問題63件,化解各類矛盾糾紛209件,化解率達100%。

        聚焦定分止爭,強化矛盾糾紛源頭治理。一是延伸檢察服務觸角。依托網格化社會治理平臺,開展“檢察官帶案進網”“檢察長下基層接訪”等活動,持續推動檢察監督觸角延伸到蟲草、菌類資源采挖點、農牧民“家門口”,前置刑事和解平臺,綜合運用領導包案、專案接訪、釋法說理、 聯合調解等方式,將網格內婚姻家庭鄰里、民間非法借貸等各類 矛盾糾紛“閉環式”化解在網格內,做到“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鄉鎮”。截至目前,兩級院領導包案 106件,化解重大社會性矛盾糾紛 7 起。二是推動法宣教育前置。堅持精準普法與網格工作融合推進思路,整合全州兩級檢察機關檢察官、檢察輔助人員、司法行政人員、聘用制書記員等力量,組建機動靈活的普法小分隊,深入蟲草、松茸資源采挖區、牧民定居點、寺廟,根據群眾法治需求、社會熱點難點等,定制法治宣講“套餐”,雙語宣講民法典、信訪工作條例、防范養老詐騙、未成年人權益保護等相關法律知識,引導群眾“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截至目前,累計開展各類法宣活動230余場次,覆蓋群眾 51000余人次。三是開展“流動式”聽證。針對網格內發生的矛盾糾紛、信訪申訴案件,涉及偏遠農牧區殘疾人、婦女兒童等特殊群體,積極開展上門聽證,邀請社區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等外部監督力量,通過“申訴人陳述訴求—公安機關說明調查情況—聽證員評議意見”三個環節,積極回應群眾法治訴求。今年以來,全州檢察機關共對司法救助、疑難信訪、刑事申訴案開展簡易聽證和上門聽證26件,相關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辦好實事好事、不斷彰顯為民司法情懷。一是推動服務走深走實。堅持檢察長帶隊下訪、“第一書記”常駐聯系點、兩級院檢察干警分批輪流走訪制度,圍繞食藥品領域、用電用水安全、法律咨詢等群眾關切點,制定“菜單式”幫扶措施,為農牧民群眾提供“精準化、個性化、多元化”幫扶服務。截至目前,推出63項具體幫扶措施,走訪群眾2479戶10675人,立案辦理生態資源、食品藥品安全、安全生產等領域公益訴訟案件388件,為群眾辦實事好事160件,協調各類資金98.7萬元。連續三年開展“食藥安全”“飲用水安全”領域公益訴訟,得到群眾廣泛贊譽。二是織牢特殊人群“保護網”。依托“甘孜綠芽”未成年人檢察室,推動132名檢察官下沉網格內230所中小學擔任法治副校長,加強與團委、社會組織、社區對接溝通,全面摸排掌握網格內留守兒童、困境兒童、服刑人員子女、涉罪未成年人等特殊未成年群體權益保護 “底數”,堅持法治教育、心理疏導、生活關愛等“多管齊下”,確保未成年人“幫、教、矯、治”效果最大化。截至目前,累計開展法治宣講活動240場(次),心理疏導22人次,幫助75名涉案未成年人矯正不良行為習慣,39名監護人改善親子關系,15名未成年人重返校園。三是常態化開展司法救助。聚焦網格內因案致貧、因案返貧等問題,采取“檢察官+網格員+村干部”聯動配合模式,強化移送司法救助線索和貧困識別力度,推動完善國家司法救助和貧困救助有效銜接,最大限度堅決杜絕因案致貧、因案返貧,實現“應救盡救”,提升農牧民群眾司法獲得感。截至目前,共辦理國家司法救助案件65件90人,發放國家司法救助金 44.5 萬元。

        實施“檢察+”系列活動,促進黨群、檢民關系和諧。一是“檢察+民族團結進家庭”。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工作主線,堅持“州院指導、縣院實施”原則,深入開展民族 團結進家庭實踐行動,廣泛動員兩級檢察干警主動深入農牧民、機關、學校、寺廟,開展“共建對子”“聯戶聯僧”等聯誼活動,夯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民族團結進家庭”基層基礎。截至目前,全州檢察機關430余名干警與1800余戶農牧民群眾、寺廟僧尼結成聯誼對子。二是“檢察+黨建”。堅持黨建引領,落實黨員干警下沉基層一線機制,積極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深入網格內村(社區)、企業開展支部共建、黨員結對、開展交流座談等活動,構建“互聯互動、共建共享”格局。截至目前,全州檢察機關累計派出黨員干部5900余人次,開展共建活動69次,提供“法治教育進學校”“疫情防控進企業”“禁毒宣傳進社區”等各類司法服務375場次。(巴呷 麗娟)


        責任編輯:王思婷

        新聞總署國登2012-F00075847號· 知識產權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連續出版物刊號 川KXO1-093 · 互聯網信息服務許可證 川B2-20191090 ·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川網文【2019】5415-440號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許可證 川字第00217號

        出版物許可證 新出發字第510105010299號 · 川文旅審函【2019】886號 · 川新廣審批準字【2017】335號 · 川法學文研批字【2015】012號 · 川法文批字【2019】009號 · 川新廣批函字【2016】30號

        國家商標局受理第23862702號 · 網絡安全資格認證第23955號 · 省法治文化研究會融媒體中心負責技術、維護和管理

        蜀ICP備18021130號-2 川公網安備 51010402001487號

        本網站(非新聞類)刊發信息不代表主辦單位和本網之觀點,如有異議請聯系本網刪改·法律顧問:省法治文化研究會專家委(何艷律師)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會 四 川 法 制 網版權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cszw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電腦版 | 移動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会同县| 依安县| 平舆县| 江口县| 安溪县| 水城县| 洪泽县| 岳西县| 桃源县| 福泉市| 邻水| 庄浪县| 克山县| 舟曲县| 牟定县| 临澧县| 北票市| 汾阳市| 禄丰县| 新密市| 体育| 绥阳县| 衡水市| 平顶山市| 额尔古纳市| 酉阳| 平和县| 南华县| 阿坝| 阜南县| 固始县| 满城县| 东辽县| 隆回县| 北京市| 广河县| 达日县| 镇沅| 南木林县| 凉城县| 江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