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蔡茜,是樂山市市中區檢察院一名檢察官。2018年初,我開始從事未檢工作。我是一名母親,天然地對涉案未成年人多了一份關注和關愛,而幫助涉案未成年人小林重返校園并考上大學的事,讓我對未檢工作更加多了一份情懷和擔當,它已經成為我最值得堅守的一份事業。
記得那是2019年的一個午后,公安機關送來了一個故意傷害案件。初看卷宗數量,薄薄的兩本讓我覺得就是一個簡單的小案子,很快就能夠結案。可當我翻開細細閱讀時卻發現,案發地點是校園,事件雙方當事人均是在校學生,案件涉嫌校園欺凌,傷人性質有可能是正當防衛,那么這個案件就不簡單了,應該慎之又慎。后來,小林案經調查后并提交檢委會討論,最終認定:小林的行為是正當防衛,且沒有超出必要限度,依法不構成犯罪。
案子很快順利結案,但我心里隱隱地有些擔憂。一個月后,我回訪時了解到,自案件發生后,小林就被原學校開除,一直跟著媽媽在建筑工地打工,情緒很低落,少言寡語,認為命運不公,心灰意冷、自暴自棄。
不能這樣毀了孩子啊!于是我開始進一步走訪小林原來的學校和所在的社區。小林才16歲,父母離異,媽媽一個人撫養他十分不容易。他在校期間勤學上進,成績名列前茅,性格開朗,與老師、同學相處融洽,沒有違紀記錄。案件發生后,有強烈返校學習的愿望。
“案結事未了,功夫在案外”。面對小林的現狀,我喜憂參半。喜的是小林有回校好好學習的強烈愿望,憂的是該如何讓他重返校園呢?“如果我們再多一點點努力,就可能徹底挽救一個少年,成就他的美好人生”。于是,我和分管領導多次專門到學校就小林案件的性質、處理結果及檢察機關教育挽救涉案未成年人的相關政策進行釋法說理。
功夫不負有心人,終于,學校同意小林重新入學。但小林已停學一年,落課太多,原校留級返校存在問題。于是,我們又多次與市、區兩級教育部門聯系、溝通。最終,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小林如愿以償,通過轉學留級的方式得以重返校園。
重回校園那一天,我與小林一起走進了校園。看到他那從心底升起來的久違的笑容,聽到他第一次敞開心扉談過去、談父母、談教訓、談未來時那充滿激情與向往的神情,還有那因感動而掛在眼角的淚痕,我的心暖暖的:這才是少年郎該有的模樣啊!
后來,小林發奮學習,成績一直保持在年級前三,被評為校、區兩級“三好學生”。我們成功幫教的典型案例還被《檢察日報》報道,以小林為原型拍攝的微電影《滿天星》在社會面反響也很好。如今,小林已順利考上大學。他告訴我說:是檢察機關讓他重獲新生,也讓他對未來充滿信心,希望自己將來可以成為跟檢察官一樣的人。
小林的故事讓我更加明白:司法有法度,但它也有溫度!檢察官辦案,辦的是別人的人生,既要嚴厲打擊犯罪,也要傳遞檢察溫度,讓更多的人因公正執法而對法律心生敬畏,從而更加自覺地學法、懂法、守法。一路走來,我也不斷成長,先后獲得多項榮譽。今年3月,我獲得“全國青少年普法教育優秀輔導員”稱號,這份榮譽將激勵我不斷前進和成長,讓我在辦案中努力做到更加細致,更加耐心,更加有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