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溪區檢察院“清溪”公益檢察團隊是一支以“風清氣正護云溪、檢察公益為人民”為理念,以公益保護為己任,以檢察監督為抓手,集各方智慧,聚社會力量,全力守護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維護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隊伍。今年以來,納溪區檢察院圍繞區委高質量建設現代生態新城決策部署,以打造“清溪”公益訴訟檢察辦案團隊為主抓手,緊扣依法履職、跨域協作和全民普法,進一步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法治宣傳,提高社會環保法治意識,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
一、“清溪”+能動履職
認真貫徹《長江保護法》和“十年禁漁”政策,辦理非法捕撈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3件,督促賠償責任人在永寧河等流域開展增殖放流,投放漁業生態補償性魚苗5000余尾。在辦案中樹立“如我在訴”“止于至善”的履職理念,在公益訴訟中注重懲罰和修復,賠償和震懾有機結合,以公益性巡河、宣傳等方式為被告人提供多元化生態損害賠償方案,起到辦理一案、治理一片的良好社會效果。針對非法捕撈情況嚴重的鎮(街),立案辦理行政公益訴訟案件7件,發出訴前檢察建議7件,有效維護長江生態環境。
二、“清溪”+跨域協作
針對長江二級支流綿溪河跨市、縣保護工作中存在“權責不清”的難點,聯合宜賓市江安縣檢察院、興文縣檢察院和三地河長辦、屬地地方政府聯合開展綿溪河巡河活動,對交界流域內企業生產、居民生活污水排放、非法捕撈等情況進行排查,發現公益訴訟線索1起,向屬地政府提出整改建議5條,共同筑牢綿溪河流域生態保護屏障。
三、“清溪”+全民普法
在重大節日前(如“世界環境日”等)開展“清溪”普法,依托“流動檢察車(室)”的便捷性,組織干警前往龍車鎮龍車山社區、云溪大橋橋頭以“流動課堂+定點宣傳”等方式開展“共建清潔 美麗世界”主題宣傳活動,向群眾介紹公益訴訟線索舉報途徑,解讀生態環境保護法律、政策。結合“政法干警駐網格”工作,與聯系街道、社區建立常態化普法宣傳、公益訴訟線索收集機制,組織干警開展普法宣傳活動30余人次,發放宣傳資料1000余份。
(譚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