犍為縣人民檢察院在辦理雷某某等人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中,創新推出便民小程序——“望而生味”,暢通群眾申請賠償渠道,在全國首創公益訴訟懲罰性賠償金發還給受害消費者的工作模式得到中國消費者協會肯定。犍為縣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楊坤消費維權事跡入選“2022消費維權年度人物事跡”。3月15日,楊坤受中國消費者協會邀請,在人民日報社新媒體演播廳現場參加“提振消費信心——2023年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主題宣傳活動”,并作為年度人物唯一代表進行交流發言。
案件情況回顧
犍為縣人民檢察院始終秉持以人為本的司法理念,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立足檢察職能,讓受害消費者獲得懲罰性賠償金,推動消費者權益保護協同共治創新發展。
雷某某在犍為縣城開辦古今天下火鍋店,2018年5月起,為攫取暴利,她指使店內工人李某甲、李某乙收集客人食用后的廢棄油脂,運送至秘密炒料房,摻入菜籽油、香料等加工熬制成火鍋底料,再運回火鍋店內分裝成袋,銷售給顧客食用。2019年1月,犍為縣市場監督局在例行檢查中將其查獲。經公安機關偵查確認,該店共生產使用“地溝油”熬制的火鍋鍋底銷售達14142鍋,數以萬計的消費者予以食用,對廣大消費者的身體健康造成嚴重損害。2019年12月30日,犍為縣人民檢察院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要求被告人承擔刑事責任的同時,在市級以上媒體公開賠禮道歉,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的規定承擔懲罰性賠償金。法院審理后判決雷某某、李某甲、李某乙三到七年不等的有期徒刑,并判決雷某某承擔賠償損失及向公眾賠禮道歉的民事責任。
心系群眾,鉆研消費者痛點訴求
犍為“地溝油”案判決后引發全國關注,近1.7億網友點贊肯定。在眾多的網絡評論、留言中,有部分消費者提出:我吃了火鍋、吃了地溝油,這錢是否應該返還給我?相關留言引起了犍為縣人民檢察院的高度重視,但該問題在立法與實踐中均屬空白,帶著這一問題,該院通過“3.15”座談會、開門納諫等活動,邀請消費者代表、經營者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社區人員進行座談,深入社區開展問卷調查等形式,廣泛征求社會各界意見,并組織法學專家進行法理研討,確定了工作思路——嘗試建立公益保護和私益保護的對接橋梁。
攜手消委,勇于開創性司法實踐
在堅實理論的指引下,犍為縣人民檢察院主動與縣市場監管局、縣保護消費者權益委員會、財政局、審計局等多部門銜接,攜手對懲罰性賠償金的管理使用機制進行創新,制定了《犍為縣關于食品消費檢察公益訴訟懲罰性賠償金使用管理辦法》,確定了由受害消費者優先獲得懲罰性賠償金,剩余進入公益基金的機制。審計部門進行同步審計,縣人大、紀委、檢察、財政、審計、食藥等相關人員組成本案資金監督管理委員會同步監督。
網絡維權,便捷消費者維權方式
針對受害消費者眾多,且線下申報手續復雜,時間成本等情況,結合當前移動支付普遍的現狀,犍為縣人民檢察院大膽提出網絡維權的方式。為實現便民利民,暢通群眾“最多跑一次或者不跑”的便捷途徑,與多部門聯動專業大數據公司設計微信小程序,并將其命名為“望而生味”(寓意讓黑心商家望而生畏,讓消費者美滋美味)。犍為縣人民檢察院采用“公眾號+小程序”方式發出公告,方便消費者通過線上和線下的兩種方式及時申報賠償,消費者只需通過小程序上傳消費信息及相關資料,即可以完成線上申報、審核和賠付到賬等程序。程序運行后,申報成功率100%,審核通過率94.01%。
法治宣傳,弘揚消費維權正能量
該案入選2020年度四川省公益訴訟典型案例,被最高人民檢察院評為2021年度全國檢察公益訴訟十大精品案件之一,并在《檢察日報》刊發。
該案也被中央電視臺高度關注,2021年8月24日至25日中央電視臺《今日說法》兩集連播深度報道;2022年1月5日中央電視臺紀錄片《民法典進行時》將此案作為“以人為本”典型案例報道宣傳。
該院與西南政法大學聯合開展的《消費懲罰性賠償檢察公益訴訟研究》被最高人民檢察院立項為2022年度檢察應用理論研究重點課題。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上,最高人民檢察院的工作報告中,將此案以插圖形式作為“惡意損害公益必須懲罰性賠償”的內容進行了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