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網
        法治文化研究會

        鄉間的神秘石刻不再隱秘——四川峨眉山:檢察監督強化文物保護

        來源:峨眉山市人民檢察院 作者: 發布時間:2023-06-01 16:00:44

        《鄉間的神秘石刻不再隱秘》

        1685606475475.png

        蜀國多仙山,峨眉邈難匹。峨眉山作為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是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峨眉山主要山峰有大峨山、二峨山、三峨山、四峨山,人們通常所稱的峨眉山僅指大峨山。其他三座山峰雖然鮮為人知,但也沉淀著深厚的佛教文化,蘊藏著眾多文物古跡。

        “嘆為觀止!這是隱藏在鄉野的神秘古佛!”近日,某網紅博主又在網絡平臺發布了四峨山彌勒佛石刻像視頻,視頻中的彌勒佛石刻像前,立起了文物安全直接責任人的公示牌,石刻像曾經受損部位已得到有效修復,周邊雜草均被清除,與該博主此前探秘時看到的景象截然不同。

        網紅直播:彌勒佛石刻像“廢棄”在深山密林

        “探尋峨眉廢棄古寺,上百噸重文物無人管。”2022年9月,某網紅博主探秘四峨山“廢棄”彌勒佛石刻像的視頻在網上走紅,引發社會關注。視頻中,彌勒佛石刻像局部有亂涂亂畫的痕跡且出現殘損,石刻像周圍雜草叢生。同時,峨眉山市檢察院“益·峨眉”隨手拍線索反映平臺上也出現了多條相關線索。

        收到線索后,峨眉山市檢察院“益·峨眉”文旅生態檢察辦案團隊立即研究此情況,并邀請該市文化體育和旅游局、雙福鎮政府相關人員和文物保護專家作為特邀檢察官助理召開圓桌會議,共同研判線索。

        文物工作要眼見為實。在充分考慮各種可行路徑后,“益·峨眉”文旅生態檢察辦案團隊徒步攀上未通車的四峨山山頂進行實地調查。

        “看到石刻那一刻,真是挺震驚的。”回憶起當時的情景,辦案檢察官張友軍仍歷歷在目:彌勒佛石刻像的“滿身傷痕”與它惟妙惟肖的雕塑藝術形成鮮明對比。經走訪調查,辦案團隊了解到,該摩崖造像由紅砂石雕刻而成,像高4.7米,肩寬3.4米,基座高0.6米,于1988年被納入峨眉山市第一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由于地理位置偏僻,加之年代久遠,原有的寺廟早已不復存在,該石刻像局部存在人為損壞和自然風化情形。

        “以前,有管轄職責的村民委員會會派村民不定期進行看護。但因為道路不通,所以來的也逐漸少了。”有關工作人員介紹道。

        逐一尋訪:對數百件文物古跡再調查

        1685606498155.png

        峨眉山市檢察院檢察官對四峨山彌勒佛石刻像開展“回頭看”。

        “四峨山的摩崖造像因保護缺失遭受破壞,全市的其他文物現狀如何?還有沒有散落在深山中,尚未得到有效保護的文物呢?”對此,峨眉山市檢察院檢察長鄭剛在討論案件時提出,該市市域范圍內文物呈現分布范圍廣、類型多的顯著特征,必須摸清底數,方能“對癥下藥”。

        峨眉山市檢察院與該市文化體育和旅游局、市自然資源局等單位召開圓桌會議,確定了由該市文化體育和旅游局牽頭,相關職能部門及檢察辦案團隊參與,對全市文物保護現狀開展實地調查。經過充分的調查論證,調查組確認峨眉山市現有不可移動文物287處,文物保護單位139處(154個點)。

        “實地調查中,我們發現峨眉山景區、峨眉山下的19處不可移動文物存在滲水、裂縫、蟲蛀、腐爛、傾斜等問題,有損毀的隱患。囿于經費和人員問題,部分文物保護存在日常巡查不力、管護力量不足等問題。”峨眉山市檢察院副檢察長帥潔瓊表示。在調查中,辦案團隊發現,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廟飛來殿出現地基沉降、木質雕花不同程度風化脫落現象;峨眉山溫潤的自然環境宜于白蟻繁殖,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峨眉山絕頂之處的臥云閹木質結構遭受白蟻侵蝕;未定級文物萬定橋、仙圭石刻文物本體長滿了青苔,周圍雜草叢生……

        “文物古跡一旦被破壞,損失將無法彌補。”針對調查情況,峨眉山市檢察機關梳理了相關情況,建立問題清單,督促該市文化體育和旅游局履行對文物保護的主體責任,從源頭解決公益損害問題。

        不再塵封:檢察機關推動落實保護文物

        2022年10月,峨眉山市檢察院依法向該市文化體育和旅游局發出檢察建議,建議其積極履行文物保護職責,針對轄區文物保護的特點切實加大“人防”和“技防”力度,并制定文物具體保護措施。

        收到檢察建議后,經過兩個多月的整改,峨眉山市文化體育和旅游局對此前未落實安全責任人公示制度的51處文物保護單位進行了整改,對139個尚未掛牌的文物保護單位的文物實施掛牌保護;建立“文物所在地行政村不定時巡查+行政管理部門全覆蓋巡查”兩級巡查保護機制,開展安全隱患全面排查。同時,該局投資建設了“智慧廣電+文物綜合監管治理項目”,在大廟飛來殿等20處文物保護單位安裝監控攝像頭,實施24小時技術防范監控。

        近日,“益·峨眉”文旅生態檢察辦案團隊在回訪時欣喜地看到,大廟飛來殿的沉降地基已用石材加固,木質雕花損傷處也進行了專業修補黏合;相關部門對臥云閹白蟻進行了全面消殺,并定期進行監控和檢查;萬定橋、仙圭石刻的周圍環境已得到綜合整治……

        記者了解到,峨眉山檢察院一方面借助“府檢聯動”平臺,與該市文化體育和旅游局等單位建立文物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完善信息共享、線索移送、辦案協作、聯保共治等5項機制,持續加大辦案合力;另一方面,推動將文物古跡司法保護納入“景城一體”治理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明確了市發改局、住建局、自然資源局、文化體育和旅游局等13個政府職能部門及各鄉鎮政府的工作職責,詳細列明了相關單位安全責任、文物保護執法、合理利用文物等方面工作的建議舉措。

        此外,峨眉山市檢察院在峨眉山低山黃灣游客中心、中山萬年寺、高山金頂片區分設3個聯絡點,聘請12名公益訴訟觀察員,構建起“平臺+人員”線索收集機制;與峨眉山博物館共建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法治教育基地,定期派檢察官到基地向游客進行普法宣傳,提升社會公眾的文物保護意識。

        “文物是中華燦爛文明的見證。通過基地里的‘檢察小貼士’,我了解到文物和生態保護知識及相關法律法規,給檢察機關大大點個贊。”來自東北的游客韓笑告訴記者。



        責任編輯:楊雪嬌

        新聞總署國登2012-F00075847號· 知識產權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連續出版物刊號 川KXO1-093 · 互聯網信息服務許可證 川B2-20191090 ·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川網文【2019】5415-440號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許可證 川字第00217號

        出版物許可證 新出發字第510105010299號 · 川文旅審函【2019】886號 · 川新廣審批準字【2017】335號 · 川法學文研批字【2015】012號 · 川法文批字【2019】009號 · 川新廣批函字【2016】30號

        國家商標局受理第23862702號 · 網絡安全資格認證第23955號 · 省法治文化研究會融媒體中心負責技術、維護和管理

        蜀ICP備18021130號-2 川公網安備 51010402001487號

        本網站(非新聞類)刊發信息不代表主辦單位和本網之觀點,如有異議請聯系本網刪改·法律顧問:省法治文化研究會專家委(何艷律師)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會 四 川 法 制 網版權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cszw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電腦版 | 移動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吉隆县| 定西市| 科技| 东乌珠穆沁旗| 喀喇沁旗| 萝北县| 丰原市| 苍溪县| 铜川市| 云梦县| 库尔勒市| 宣恩县| 阿拉尔市| 吉首市| 吴堡县| 五峰| 泾源县| 泽库县| 房山区| 青铜峡市| 马龙县| 库伦旗| 太仓市| 离岛区| 沙坪坝区| 丰台区| 扬州市| 高雄市| 贺州市| 博爱县| 岱山县| 大足县| 阳泉市| 平昌县| 吉安市| 定日县| 盐山县| 颍上县| 渝中区| 汉阴县| 治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