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慢病化”新時代,其診療面臨的挑戰更趨多元,內江市第二人民醫院腫瘤專科資源逐漸向著精準醫療、綜合診療、個案管理、防治并重方向邁進,多學科緊密協同成為腫瘤診治有效手段,依托一體化臨床和科研平臺,提升醫療質量、效率和安全,提高診療的及時性、連貫性,改善群眾就醫全流程體驗,實現以患者為中心的全周期診療。
醫院腫瘤中心始建于1998年,系內江市最早成立的腫瘤治療專科,也是川內成立較早的腫瘤專科。同時也是四川省臨床重點專科建設單位,內江市腫瘤性疾病質量控制分中心,內江市放射治療質量控制分中心掛靠單位,國家藥物臨床試驗基地(GCP)。
腫瘤中心發展歷程。2006年經四川省衛生廳批準成為“內江市腫瘤疾病防治中心”,;2009年通過四川省衛生廳醫學乙級重點專科在建項目評審; 2012年通過驗收成為四川省醫學甲級重點專科;2017年再次通過評審驗收升級為四川省醫學乙級重點學科; 2022年獲批為四川省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建有內江市第二批院士專家工作站,內江市名醫工作室。
腫瘤中心建設。腫瘤中心現有醫學博士2名,在讀博士1名,碩士32名。主任醫師6名,副主任醫師11人,主治醫師19人,住院醫師13人,放射治療物理師5人,以及一支專業化護理團隊,共計130名醫護人員。
二十六年來,已建設成為內江市腫瘤學科建成最早、腫瘤診療手段最全面、人才梯隊合理、綜合實力最強的區域性腫瘤防治中心及內江市癌癥防治體系依托中心。
率先在川內同級醫院中形成了以手術、放療、微創介入三種主流技術為主導,整合舒緩醫療、癌痛管理、營養干預、心理支持為特色的學科發展體系。
在國內率先啟動了乳腺癌單病種、多學科診療全程管理模式,并推廣實施到肺癌、肝膽腫瘤、胃腸腫瘤等多個瘤種。
現設:腫瘤一科(肺部腫瘤科)、腫瘤二科(腹部腫瘤科、血管外科)、腫瘤三科(乳腺甲狀腺科)、腫瘤四科(頭頸盆腔食管腫瘤科)以及放射治療中心、工程實驗室。
腫瘤一科(肺部腫瘤科)診療范圍:肺癌的非手術綜合治療,包括放射治療(調強放療(IMRT)、旋轉調強放療(VMAT)、大分割(SBRT)放療)、化學治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等,以及臨床試驗。
腫瘤二科(腹部腫瘤科、血管外科)診療范圍:在內江市腫瘤相關微創介入診療技術方面處于領軍地位。
以肝膽胰、胃腸、血管外科腫瘤微創介入手術為主,開展各種良性、惡性腫瘤的外科手術治療,以及胸/腹主動脈、外周血管疾病的手術治療。腫瘤射頻消融,粒子植入放療,插植放療等腹部腫瘤綜合治療。
腫瘤三科(乳腺甲狀腺科)診療范圍:乳腺甲狀腺良惡性腫瘤的綜合診治,乳腺甲狀腺癌根治術,患者治療全程管理及新藥臨床GCP試驗等。
腫瘤四科(頭頸盆腔食管腫瘤科)診療范圍:頭頸部腫瘤、結直腸癌、婦科腫瘤、食管縱隔泌尿軟組織腫瘤等。
放療科:分為放射物理工程組、放射治療技術組及后裝治療組,是內江市腫瘤放射治療中心和基地。
診療范圍:常規遠距離放射治療(調強放療(IMRT)、旋轉容積調強(VMAT)、圖像引導放療(IGRT))和近距離放射治療(三維后裝放療和插植放療),擴展開展呼吸門控、圖像融合等技術,實現了圖像引導下的生物靶區的精確放射治療。
科室放射治療技術實力已步入省內同行前列。現有瑞典醫科達公司Synergy醫用加速器、德國西門子公司Primus醫用加速器和核通三維后裝治療機等設備設施。
工程實驗室:主要開展腫瘤標本存放,極低溫,超低溫樣本存放,抗腫瘤生物材料合成,血清、血漿蛋白多肽及外泌體提取。(黃 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