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王小紅因孕9+月,腹脹腹痛6小時入院。入院后完善相關檢查,進入產房準備分娩,語言不通成為了擺在醫護團隊面前的一道難題。然而,經驗豐富的助產士們迅速行動起來,用耐心與愛心搭建起溝通的橋梁。
在分娩過程中,助產士們時刻陪伴在孕婦身邊,通過肢體語言給予安撫,輕柔的手勢、溫暖的眼神,讓孕婦感受到了安心。在分娩的關鍵階段,為了更準確地與孕婦溝通,助產士們靈活運用手機搜索外籍語相關表達,向孕婦傳達指令與鼓勵。
經過醫護人員與產婦的共同努力,一聲清脆的啼哭劃破了產房的緊張氛圍,混血寶寶平安誕生。看著可愛的小生命,在場的醫護人員臉上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孕婦也難掩喜悅與感激之情。這一刻,語言的隔閡被愛與溫暖徹底消融。
5月31日,王小紅順利出院。
近年來,醫院婦產科始終以優質接產技術為眾多孕媽媽保駕護航,同時也為多位外籍產婦提供專業的分娩服務。從語言溝通到文化適應,從醫療技術到心理關懷,醫護團隊用專業與愛心,讓每一位異國媽媽感受到“家”的溫暖。他們以實際行動踐行醫者仁心,讓跨國之愛于產房落地生根、絢爛綻放。(李雯懿 劉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