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一名婦產科醫生,兩年前,只身赴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布拖縣人民醫院,挑起婦產科大梁。布拖縣是全國HIV高發地,每一次救治病人的過程,都是一次和HIV“短兵相接”的過程。但是,她冒著職業暴露的風險,耐心對待每一個患者。兩年來,帶領科室陸續開展腹腔鏡卵巢囊腫剝除術、腹腔鏡下附件切除、腹腔鏡患側輸卵管切除、LEEP刀手術等,這些一項又一項的新技術,都開創了布拖縣的“第一”。培養當地醫生,留下了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她就是內江市第一人民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赴涼山州綜合幫扶隊隊員、布拖縣人民醫院婦產科副主任、四川省巾幗建功標兵、十佳綜合幫扶工作隊員、涼山州脫貧攻堅先進個人曹宇。她榮獲“十佳綜合幫扶工作隊員”稱號,是全省衛生健康系統唯一一名獲獎的扶貧干部。
獲獎
8月13日,四川省衛生健康委通過健康四川官微發布,由中共四川省委宣傳部、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四川省衛生健康委員會組織開展的第三屆“健康四川·大美醫者”評選宣傳活動歷時3個月,經過推薦申報、初評審核、網絡投票、綜合評審、公示,共評選出“終身榮譽大美醫者”3名、第三屆“健康四川·大美醫者”32名。涼山州布拖縣人民醫院、內江市第一人民醫院 曹 宇榜上有名,被評為第三屆“健康四川·大美醫者”。
義無反顧 只身來到大涼山
2018年端午節,曹宇正和家人其樂融融地吃著粽子。突然,她的手機鈴聲響了,所在醫院的領導通知她趕緊回醫院一趟。領導告訴她,去涼山州參加醫療扶貧!這個突如其來的消息讓曹宇措手不及,想著年邁的父母、年幼的女兒、相愛的丈夫,她的腦子一片空白。
此時,她對涼山的印象還停留在2005年醫院派她第一次去援建時的畫面:緊缺的醫務人員、簡陋的醫療設施、落后的健康觀念,條件之艱苦可以想象。
選擇是肯定的!從內江到涼山,離開熟悉的工作環境,離開摯愛的親朋好友,晉升職稱的計劃、專業進修學習的計劃都將被打亂……但想起“志愿獻身醫學、熱愛祖國、忠于人民”的醫學生誓言,想到涼山貧困群眾對健康醫療的期盼,她知道家人需要她,大涼山更需要她!
出征那天,曹宇懷著對家人的愧疚,眼含淚水吻別熟睡中的女兒,她沒有勇氣告訴父母這一走就是三年,也不敢讓他們送她去車隊集合點,她怕他們留戀的眼神會讓她心碎。
就這樣,在丈夫的陪伴下,她拖著沉重的行李箱義無反顧地踏上了三年援彝布拖的征程。
克服困難 扎根大涼山
初到布拖,語言、飲食、氣候對曹宇來說都是挑戰,高海拔的環境讓她出現了呼吸困難、心慌胸悶、頭昏痛脹等癥狀,時常夜不能寐、食不甘味。但是,每天幾十例患者的接診量讓她根本無暇顧及自己的身體,“決不能讓幫扶隊員成為被幫扶對象”的信念一直支撐著她。
布拖縣育齡期婦女基數大、產婦數量多,曹宇每天生活都是門診、病房、手術室的“三點一線”,手機24小時都不敢關機,擔心錯過了病人求助的時機。為了能在最短的時間趕往醫院,曹宇謝絕了醫院為她在外面租條件好一點公寓住宿的好意,堅持住在醫院內的老舊宿舍里。在科室收治急難重癥病例時,不管上班還是下班,深夜還是凌晨,也不管刮風還是下雨,接到電話的她都是第一時間趕到醫院,凌晨四五點結束手術成為了曹宇工作的常態。布拖縣人民醫院婦產科醫生辦公室,曹宇的聯系電話永遠貼在醒目的位置,大家都習慣了“有問題找曹老師”。
2019年12月的一天凌晨4:00,產房里一名彝族孕婦突發子癇抽搐。接到值班醫生電話后,曹宇二話不說翻身下床,頂著刺骨的寒風沖出房門,第一時間趕到產房搶救。在仔細了解產婦情況后,她果斷作出剖宮產手術的決定,經過2個多小時的緊急手術,孕婦成功產下3斤重的小寶寶。
走出手術室的曹宇被孕婦家屬圍著一個勁地說:“曹醫生,卡沙沙!卡沙沙!”這只是她工作中的一個縮影,這樣的“加班”時常都在進行,這樣的“救臺”時常都在發生,但她從沒有半點怨言、半句閑語,因為她知道,她的每一次努力都是重燃生命的希望。
剖產
“師父,你來了。”2020年7月3日8:00,曹宇洗漱后來到布拖縣人民醫院婦產科,徒弟吉子么歐牛迎了上去,和她匯報昨晚值班的情況。曹宇一邊加緊換衣服,一邊詢問有沒有突發緊急情況。交接班后,她帶領醫生護士一起去查房,病人們看到她來了,都熱情和她打招呼。
“不要看師父現在和病人打成一片,剛來的時候,因為我們這邊的人幾乎都不咋懂漢話,所以交流起來都很困難,還有就是各種吃的飲食方面,我們還很擔心她不適應。”吉子么歐牛說道。
曹宇說,兩年前,決定要參加脫貧攻堅綜合幫扶隊的時候,她的內心還是有顧慮的,布拖縣離家五百多公里,加之父母年事已高,女兒也才4歲,正需要媽媽的陪伴。“但是,我轉念又想,作為一個醫生,一輩子能有這樣一段經歷是很難得的,并不是誰都能有這樣的經歷的。”曹宇說,為了不讓父母擔心,她在出發的時候還瞞了他們,三年的援彝時間,她和父母說是一年。到了布拖以后,曹宇才發現,最擔心的并不是生活和飲食習慣的差異,最大的困難和壓力,還是來自于工作本身。
挺著風險 與HIV“短兵相接”
在布拖,HIV是個繞不開的話題,“我在內江工作了12年,期間只接觸到了一兩例,在這里兩年,接診的手術病人已經超過50例。”曹宇說,職業暴露風險不僅是她,也是整個科室面臨的風險。2019年6月的一個晚上,曹宇和同事一起值夜班,凌晨以后來了一名HIV產婦,需要做急診手術,于是曹宇就和同事一起去做手術。
“在手術過程中,我的護目鏡起霧了,剛取下來擦拭,產婦的血就濺到了我眼睛里。”曹宇回憶,當時,她大腦一片空白,這是她第一次職業暴露,站在那里不知所措。同事隨即反應過來,馬上讓她下臺去沖洗眼睛。水嘩啦啦地流,淚水也和著往下流。沖洗了一會兒,她也冷靜了許多,想著手術臺上還躺著的產婦,一轉身她便繼續回到了手術臺。
手術
第二天交班后,曹宇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到宿舍,口服了抗病毒藥。這個藥的反應很大,身體特別難受,但遠不及心里的煎熬折磨人。“我怕家人擔心,一直都沒有告訴他們這件事,每天就祈禱自己能避免感染。”曹宇說,在等待HIV復查結果的時候,心里忐忑不已,要是自己被感染了,年幼的女兒怎么辦?年邁的父母怎么辦……好在最后結果呈陰性,心里的石頭總算落下了。
在后來的接診及手術過程中,曹宇都格外做好保護措施,兩年了,她也能像醫院其他醫生那樣,以平常心對待HIV患者了,“救治一個病人,往往能挽救一個家庭,雖然有風險,但醫生責無旁貸。”曹宇說。
授人以漁 培養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
“這件事對我觸動還很大的,作為幫扶的援彝隊員,我們在這里的時間還是有限的。”曹宇說,如果幫扶隊員僅僅是來了,診治了部分患者,幫助到一小部分的家庭,那么他們走以后呢?很多醫療的技術和手段還是不能開展,這個幫扶的意義就很有限。
授徒
于是,曹宇在科室推行“1+X”帶教模式。她主動認領了三名徒弟,竭盡全力在業務技術上進行精心指導,手把手傳授手術技巧。利用下班時間定期組織開展業務學習,向科室人員普及專科的新知識、新觀念、新發展,最大程度發揮醫療幫扶的作用,為當地婦產科學整體醫療服務水平的提升積累了一筆無形財富。
“曹老師來以前,我們科室很多手術都不能做、不敢做,不是沒有設備,而是沒有人手把手帶我們做。她來了以后,特別是我們的腹腔鏡手術,她都是耐心地指導我們做。”布拖縣人民醫院主治醫師、婦產科副主任羅永瓊說。
“兩年來,她為我們布拖縣人民醫院留下了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作為一個女同志,我覺得她能夠做到這些非常了不起。”布拖縣人民醫院副院長、副主任醫師唐方能說。既然當初選擇來到大涼山,她就必須把脫貧攻堅這場硬仗打好!曹宇說,“我只是全省脫貧攻堅綜合幫扶隊其中的一員,我們每個幫扶干部認真干好這3年,那就對得起國家的重托,對得起自己這身白衣!”(小 瑕 琳 琳 四川法制網 高 琦)
【附記】本可以選擇舒適的環境,卻甘愿背負壓力直面挑戰;本可以選擇陪伴家人,卻甘愿遠離親人堅守他鄉;在脫貧攻堅最苦、最累、任務最艱巨的主戰場,曹宇用實際行動把黨的溫暖灑遍大涼山,守護著彝族同胞的生命健康,成為大涼山百姓心中最美麗的“索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