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某軍今年50多歲,20年前在外務工時,不幸發生事故,左側股骨骨干骨折,在務工當地的醫院做了內固定手術。術后幾個月后,突然“咔嚓”一聲,他聽到自己做了手術的左胳膊發生金屬斷裂的聲音,這可嚇壞了他,趕忙到醫院檢查,原來是內固定的鋼板“斷了”。但由于當時種種客觀原因的限制,陳某軍也覺得自己的痛感不是很強烈,索性就放任不管了。
這一放就是20多年,最近,他突然再次跌倒,左側胳膊又一次受傷,劇烈的疼痛感襲來,他不得不“管”起了他的左胳膊,但檢查結果卻讓他自己和接診的醫生嚇了一跳……
X光線下,他的左側胳膊股骨令人心驚,這已經不是一節正常的骨頭,骨頭中間好像夾了一塊“鋼條”。從專業的角度來分析,患者的肱骨形態發生了嚴重的畸形生長,肱骨中段已經沒有正常的骨性結構,既可以看見陳舊未愈合的骨折,也可以看見這次受傷后新鮮的骨折。更令人詫異的是,患者的“畸形骨”中央包裹著20多年前已經斷裂的鋼板。骨折情況復雜,手術難度大,陳某軍被多家醫院拒絕。幾經輾轉,今年5月,他來到市一醫院骨科門診診治。
術前X線顯示
醫生第一次閱X光片時很驚訝,從醫多年,這種情況他還是第一次遇到。如果要實施手術,手術的難度對全國的任何創傷骨科醫師都是一次巨大的挑戰,因為手術會面臨一系列的問題:感染、骨折不愈合、延遲愈合、內固定失效、神經、血管的損傷等等。但面對求助的病人,他無法拒絕,經過詳細詢問病史、查體和檢查后,陳某軍被他收治入院。
陳某軍入院后,骨科手術團隊多次對診治方案進行討論,仔細分析手術指征,手術方案與手術中可能遇到的困難與解決策略。討論后大家一致認為,患者手術需將畸形生長的肱骨進行截骨與修復,取出陳某軍體內20余年的鋼板,再為他重新進行雙鋼板的堅強固定。
術后X線顯示
這幾步說得簡單,但風險極大,因為患者的解剖結構已經變異,并且周圍組織結構粘連,手術中神經損傷的風險極大,這也是手術最困難的地方。術前醫生反復對手術的細節進行模擬與推演。最終,歷時近3小時,手術順利完成。
在陳某軍體內待了20多年的“斷”鋼板終于成功取出,新裝入的雙鋼板穩定牢固,陳某軍肱骨的力線完全得到糾正,手部感覺、運動都恢復了正常。(黃 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