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內江市第一人民醫院重癥醫學科主治醫師李平(化名)進入發熱病人隔離留觀病區工作剛好一個月。
隔離病區的醫生團隊合影
和許多“有家難回”的醫護不同的是,李平每隔幾天都會在深夜偷偷跑回家一趟,“我媽媽現在都還不知道我去了發熱病人(新冠肺炎疑似病人)隔離病區,她還以為我還在ICU上班呢。”李平告訴我們,他必須偶爾晚上回去“露個臉”,媽媽才不會起疑心,以為他只是春節期間工作忙回不了家。
一個月前,醫院科主任把抽調人員的電話打給李平:“李平,醫院通知我們科室要抽調一名醫生去新建的隔離留觀病區,你覺得我們科室誰去更合適?”“我去!不管是從身體素質還是工作經歷,都是我去最合適!”明知道只是一通征求意向的電話,李平卻沒有半點猶豫的推薦了自己。和同是醫生的妻子商量后,他們一致決定把李平進隔離區的消息對媽媽進行“封鎖”。
李云和同事準備對病人進行核酸標本采樣
進入隔離病區后,專業過硬的李平成為醫療組長,輪流負責隔離病區三層樓所有隔離留觀患者和疑似患者的核酸采樣工作。采樣的工作并不輕松而且風險巨大,為了提高標本采集質量,李平每次采樣棒都要盡可能地往患者咽鼻深處插,患者生理上的不適會條件反射的強烈嗆咳,噴濺出的大量飛沫讓李平每一次都處于“風暴”的中心。病人達到峰值的一天,李平最多采集了21名患者的核酸標本,這意味著在這一天,他一共面臨著至少40余次的暴露風險。
作為重癥醫學專業的醫生,李平還要承擔醫院新、老兩個院區三個隔離留觀病區中所有重癥病人呼吸機“上機”操作。因為病房沒有負壓裝置,病房里會彌漫著大量的飛沫和氣溶膠,李平要在這樣的環境下給病人“零距離”的上呼吸機,風險會成倍的增加。
李云在進行核酸采樣工作
2月15日22:00,醫院城南病區隔離病房收治了一名高齡重癥留觀患者,患者因為心肺功能差,需要呼吸機支持。接到通知后的李平從新區趕往城南病區,準備予以無創面罩通氣。老人極度的不配合,反復地抓扯呼吸面罩,讓自己的口鼻完全裸露并大口的喘氣,此時的病房內充斥著大量的氣溶膠,李平明白繼續留在病房的危險。病情危重,病人不配合,家屬又不能進隔離區,李平毅然地選擇留下來,在隔離病房開始了四天既當醫生又當陪護的特殊工作。
李平說,早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初期,他從在武漢當醫生的同學和老師那里清楚疫情的嚴峻。后來,不斷有醫生被感染,作為一個非傳染病專業的醫生,他心里還是有過恐懼。但是他說:“人的一生總要做些有意義的事情,醫生這個職業,賦予了他救死扶傷的使命,也給了他負重前行的力量?!?/span>
疫情結束后,最想陪媽媽好好吃一頓火鍋的李平,至今仍然不打算在疫情結束后將自己這段經歷告訴母親:“我從來沒有騙過我媽媽,這次卻‘破了例’,我準備永遠都不告訴她,我進隔離區的事情兒,她年紀大了,我不想讓她擔心……”(袁 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