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天氣溫和舒適,柔柔小寶寶出院回家了,粉嘟嘟的小臉蛋上露出了天使的微笑,像打贏了一場勝仗。婆婆欣喜地抱著她向隆昌市人民醫院的醫護人員表示感謝:“謝謝你們!寶貝平安無事,多虧了你們??!”
據了解,半個月前,寶寶呱呱落地,寶爸寶媽還沒高興兩天,就被查房的兒科醫生告知:“你的寶寶,黃了!得住院治療!”,猶如晴天霹靂!讓新手爸爸媽媽焦急卻又不知所措。寶寶出生第3-4天經皮測黃疸指數23.0--25.3mg/dl,連續兩天報危急值!
作為一名在新生兒病區工作多年的醫生憑借臨床經驗,這種高膽紅素血癥如果不及時診治會引起腦神經損害,甚至腦癱!于是,立即聯系產科醫護人員在與家屬溝通后轉入新生兒病區治療。
寶寶入院后,予雙面藍光及抗感染補液等治療。血培養結果:山羊葡萄球菌,確診為感染性黃疸、敗血癥,繼續抗生素足療程治療后,寶寶平安度過了危險期。
兒科醫生每天要到產科查房,篩查新生兒有無病理性黃疸等異常情況,確保與家屬得到及時的溝通。
黃疸是人體血清中的膽紅素增高,而表現在皮膚黏膜表面,外觀泛黃的一個臨床癥狀。通常在額頭、胸口以及鞏膜等皮膚黏膜表淺的部位表現明顯。新生兒黃疸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病理性黃疸就像發熱、咳嗽、腹痛等一樣,本身只是一個癥狀,其背后有著多種原因。
早期新生兒最常見是ABO溶血病、感染、蠶豆病等。目前我國孕產婦未常規篩查及預防B族鏈球菌感染,新生兒免疫力低下易感染,因此新生兒早發感染并不少見,早期病理性黃疸需高度警惕感染存在。另外,我市系西南地區蠶豆病高發地,G6PD缺乏導致病理性黃疸的病例也較多見。
由于新生兒血腦屏障未發育完全,非結合膽紅素有可能通過血腦屏障,進入中樞神經系統,引起膽紅素腦病。膽紅素腦病一旦發生難以逆轉,即使后面黃疸消退,如果已經發生膽紅素入腦,仍然有可能遺留聽力障礙、手足徐動、腦性癱瘓、智能落后、抽搐等等的后遺癥。
膽紅素腦病最容易發生在黃疸的高峰期。理論上講,新生兒血中非結合膽紅素越高,發生膽紅素腦病的可能性越大。所以,如果寶寶的黃疸指標高,發生膽紅素腦病的風險增加的話,一定及時退黃治療。
針對高非結合膽紅素血癥,其治療目標是防治膽紅素腦病,最常用也是非常安全的治療方式是藍光照射,也就是把寶寶放在特制的藍光箱中進行持續照射治療,一般經過24-48小時,黃疸的情況即能得到明顯的改善。(李 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