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東坡法院萬勝法庭堅持以人民群眾多元化司法需求為導向,繼承和發揚新時代“楓橋經驗”,深化“法官多跑路、群眾少跑路”的司法服務理念,善用多元解紛機制、堅持司法便民舉措、運用“情理法”工作法,將矛盾糾紛化解在百姓心坎上。
2023年6月,萬勝法庭法官調處一起繼承案件糾紛。原告系被繼承人女兒,二被告系被繼承人父母,原告與二被告均系被繼承人法定繼承人。被繼承人與原告母親原系夫妻關系,父母離婚后,原告一直隨母親生活。2021年1月,被繼承人因交通事故死亡,留下房屋一套,現被二被告占有,故訴至法院,請求平均分割。
在本案審理過程中,法官通過與二被告話家常,找到了二被告的心結所在,二被告認為原告一直隨其母親生活,對自己不關心、關懷,不應當分得遺產。為維系祖孫感情,法官組織雙方開展了背對背調解,一方面向二被告宣講繼承相關法律知識,另一方面也從家庭倫理道德和傳統美德角度對原告進行耐心細致地勸誡,雙方終于放下成見,握手言和,最終雙方就房產分割達成了調解協議。
在化解家事糾紛案件中,萬勝法庭堅持多措并舉,實質化解矛盾糾紛。
一是善用矛盾多元解紛機制,合力解決家事糾紛。緊緊依靠黨委政府推動家事審判工作。針對婚姻家庭類糾紛案件特點,運用多元化解紛機制推動矛盾糾紛妥善化解;對矛盾容易激化、案情疑難負責的家事糾紛,委托基層組織共同進行調解。
二是堅持司法便民舉措,方便當事人參與訴訟。在訴前,為案件當事人提供婚姻、贍養等常見類型案件訴狀模板,為弱勢群體開通綠色窗口,支持口頭起訴及銜接法律服務援助;在訴中,審判法官本著“讓法官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路”初衷,把法庭、調解室搬到村社、搬到當事人家中,開展就地調解、巡回審判等。
三是運用“情理法”工作法,修補親情、愛情裂縫。法官善于發現細枝末節,找到矛盾點,找準情感修復的突破口,由此打開當事人的心結,讓在利益中拉鋸的當事人重新放下成見,維持婚姻、家庭的和諧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