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網訊(肖鵬)2022年全省森林草原防火期為1月1日至5月31日,其中2月1日至5月31日為森林高火險期。3月伊始,氣溫回升明顯,隨著春耕生產推進,焚燒秸稈和燒荒等野外用火逐漸增多,清明將至,森林草原火災形勢日益嚴峻。內江市東興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落實中央、省、市森林草原防滅火工作會議精神,圍繞“3.30”“清明節”特殊性,切實抓好全區群眾清明祭掃森林防火工作,牢牢守住“兩個確保”的安全底線。
樹立綠色文明祭掃新風尚
加強綠色祭掃宣傳。發揮村(居)委會、紅白理事會的作用,開展綠色祭掃宣傳活動,引導群眾自覺摒棄燒紙焚香、燃放鞭炮等陳規陋習,不銷售、不購買、不使用封建迷信祭祀用品,不在街道、小區、綠化帶、廣場等公共場所焚燒紙錢香燭,在祭掃過程中不破壞生態環境。引導公墓提供平價鮮花、編花等祭祀用品,減少污染排放,用低碳環保的方式祭奠目前鮮花祭掃率達100%。
推廣新型祭掃方式。發出“綠色”祭祀倡議書,倡導群眾通過植樹、獻花和家庭追思會等文明環保的祭掃形式寄托哀思。推廣使用“仁孝四川綠色祭祀”微信小程序、電話等預約方式,按照不超過公墓最大承載量的70%限制預約人數,分時段合理控制實地祭掃人數,有效引導群眾錯峰祭掃。同時倡議廣大人民群眾通過中華英烈網“守護·2021清明祭英烈”活動專欄、“四川英烈紀念堂”和內江市革命烈士陵園專網對英烈們進行祭奠。
落實疫情防控舉措。要求殯葬服務機構合理設置臨時隔離場所,配備口罩、消毒酒精等防疫物資。做好場所通風、場內消毒工作,在園口設置疫情防控宣傳站,實行入園祭掃人群實名登記、體溫檢測、佩戴口罩、查驗健康碼和行程卡等防控措施。
完善防范應急機制
強化工作責任落實。制定完善轄區森林防火應急預案,嚴格落實應急值守、值班執勤、重大事故報告等制度,組織區自規局、各鎮(街)開展機構外集中安葬點、散埋亂葬點的火災隱患排查整治活動。實行“區、鎮(街道)、村、組”四級包保責任體系,確定17名森林草原防滅火責任包干縣級領導,簽訂承諾書1324份。
科學劃分火險區域。結合森林草原分布狀況和森林草原火災發生規律,將全區17個鎮(街道)和2個國有林場劃分為中、低火險區,根據紅、橙、黃、藍火險預警等級,不同火險預警等級發布時,采取不同響應措施。堅持面上覆蓋與點上發力相結合,進一步推進實施森林草原火險分區分級精準防控,提升常態化管理水平。
完善預警預報機制。組織區應急局、區自規局和區氣象局成立會商研判小組,根據氣象局每日發布的本區未來三天森林草原火險氣象等級預報和區自規局發送本區未來三天森林草原火險等級預報結果,確定本區森林草原火險預警等級。目前,已發布全區森林火險藍色預警2次,黃色預警1次。
嚴防死守安全底線
開展安全隱患排查。結合清明節群眾祭掃“短時間、小空間、高密度”等特點,組織區民政局、消防大隊等單位,圍繞燃氣、易燃易爆品、建筑、消防、用電等方面,對殯葬服務機構開展節前安全檢查,并建立問題臺賬及建立整改清單,安排專人負責,采取現場整改和限時整改并復查的措施,確保萬無一失。
強化火源管理。實行“防火碼”掃碼入山、用火審批及火種收繳制度,設置檢查站42個,全面排查、登記進山人員車輛,嚴防火種進山入林。組建巡邏隊伍17支2100人,對林區、連片墳場、高速路沿線等重點區域開展不定期大密度巡查排查。將定點值守與流動巡邏相結合,通過對上墳人員提醒、現場宣傳、確認火源熄滅后離人等方法,對清明期間上墳火源進行管控。
加強應急滅火能力。制定完善轄區森林防火應急預案,嚴格執行火情即時報告、零報告和日報告制度,確保“有火必報”“報撲同步”。整合退役軍人、民兵等力量,組建區級撲火隊伍、半專業隊伍、群眾隊伍18支530人,不定期開展撲救滅火演練。建立區級物資儲備庫2個,儲備2號工具300把、風力滅火機30臺,鐵鏟、油鋸等普通滅火設備500件(個)。目前,已開展森林防火演練1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