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天上有6個太陽、7個月亮,把大地都烤焦了……” 視頻中這個自信爽朗的彝族小姑娘今年六歲,叫曲模瑞欣,她講述的馬邊本土繪本故事《支格阿魯》,在全國“學前學會普通話”幼兒故事大賽中榮獲一等獎。
小瑞欣和爺爺一起講《支格阿魯》的故事
一年前的她,還是個因語言障礙不與人交流的小姑娘,現在卻因為“學前學會普通話”改變了她的人生軌跡……
馬邊彝族自治縣位于四川盆地西南邊緣小涼山區,行政區域面積2304平方公里,轄15個鄉鎮,9個社區104個村,總人口22萬人,是國家級深度貧困縣。全縣140所“一村一幼”,在園幼兒有5043人。
2018年5月,國務院扶貧辦在涼山州啟動“學前學會普通話”項目試點工作。2019年6月,國務院扶貧辦、教育部在雷波縣召開的“學前學會普通話”行動試點現場推進會上,要求把樂山市同屬彝族聚居區的馬邊也納入“學前學會普通話”行動試點范圍。2019年7月,四川省脫貧攻堅領導小組辦公室下發《關于全面開展“學前學會普通話”行動的通知》(川脫貧辦發[2019]28號),正式要求樂山市迅速全面開展“學前學會普通話”行動,并且將該項工作納入東西部扶貧協作、定點扶貧范圍。2019年9月 ,“學前學會普通話”行動全面實施。
樂山市“學前學普”市級專家組成立
“學普”實施以來,馬邊爭取省級扶貧資金442萬元、東西扶貧資金200萬元,用于設施設備采購、師資培訓及“學普”示范項目建設等。縣財政局負責統籌國家、省上資金,保障行動實施所需經費。縣教育局統籌學普辦、各片區中心校校長、片區園長、幫扶專家、華言督導五方力量,確保學普工作順利實施。
馬邊縣上出臺了《馬邊彝族自治縣“一村一幼”“學前學會普通話”質量評估標準》,對“一村一幼” “學前學會普通話”質量提出了規范要求,成立了馬邊“學普”行動專家幫扶團,將城南、城北、光明、實驗4所縣級示范幼兒園作為教學指導基地,通過城鄉(鎮)村聯姻、結對互助、跟班學習、研討交流等形式,實行縣城幼兒園教師“一對一、點對點”幫帶,實現優質資源共享,促進了“學前學普”行動的快速優質發展。
馬邊專家團成員與樂山市教育局副局長周芹、市教科所所長許澤能合影留念
充分利用本土資源,開設學普總動員系列活動。以童聲系列四大主題、童畫系列五大繪本、童劇系列兩大層次為主題,利用本土資料制作兒歌童謠視頻、繪本故事、兒童劇匯演等方式,讓幼兒在傳播本民族文化的同時推廣普通話。
先后涌現了永樂幼兒園、永紅鄉羅垮村幼兒園等優秀的“學普”示范點,幼兒普通話水平能聽懂會說由32% 提高到45%、能聽懂不會說由38%下降到34%、聽不懂不會說由30%降低到11%。《春風得意“馬”蹄急,喜奏彝童學普歌》喜上四川教育在線網、樂山日報,永樂幼兒園利用兒歌推廣普通話的經驗也在樂山電視臺播出,得到了社會的充分認可。
華言文化授予馬邊十所村幼為“學普”示范園
通過對家長的走訪調查,家長對馬邊實施“學普”行動普遍認可和滿意,部分家長在幼兒園的積極帶動下,也能主動使用普通話與老師、幼兒進行交流和溝通,全縣“學普”氛圍濃厚。
專家幫扶團到村幼指導工作
馬邊“學前學會普通話”行動,將從高位推動、頂層設計、科學規范、提檔升位、全面普及、成效顯著六大方面繼續推進,通過體制機制、標準體系、硬件提升、師資配備、制度完善、保教質量、科研提升、成果展示的八大管理模式,打造馬邊彝族自治縣“學前學普”行動亮點,讓少數民族學齡前兒童能聽懂、會說、敢說、會用普通話。(向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