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加強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提升矛盾風險預測預警預防水平,及時把矛盾糾紛防范在源頭、化解在萌芽、穩控在基層。縣司法局按照《瀘縣關于開展矛盾糾紛“大起底大排查大化解”的工作方案》安排部署,積極開展矛盾糾紛“大起底大排查大化解”專項活動,助力平安瀘縣建設再上新臺階,營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
一是開展“大起底”,全面提升工作質效。以《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調解法》《四川省人民調解條例》《四川省人民調解規范化建設辦法》為基本依據,全面起底組織規范化建設情況,對“零案件”調解組織和調解員,逐個逐人找準原因,及時整頓“失能”調解組織和“掛名”調解員,截至目前,清理村“零案件”調解組織55個、社區“零案件”調解組織8個、行業性專業性“零案件”調解組織5個;清理“零案件”調解員109人;現有規范化調解組織372個,專職調解員229人,調解人員信息規范數2066人。全面起底人民調解工作保障情況,落實人民調解工作經費保障、人員保障和辦公場所保障,制發《瀘縣人民調解工作機制(試行)》《瀘縣專職人民調解員暫行管理辦法》《瀘縣調解專家工作制度》等制度機制,通過深化總結、系統集成、長效常治,進一步夯實基層基礎。
二是組織“大排查”,全面掌握風險隱患。按照“屬地管理”和“誰主管、誰負責”原則,聚焦死角盲區開展大排查,嚴格落實村(社區)每周排查、鎮(街道)每半月排查、縣級部門及各行業部門每月排查制度,動態摸排糾紛,切實做到不留死角和空檔,活動開展以來,共排查矛盾糾紛4739次,排查發現矛盾糾紛298件。聚焦重點時段開展大排查,在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世界科幻大會等重大活動前,動員各方力量,集中開展矛盾糾紛大排查行動。聚焦重點人群開展大排查,重點關注刑滿釋放人員、社區矯正對象等重點人群,及時排查化解預警高風險矛盾糾紛,截至目前,共排查5起涉重點人群引發的矛盾糾紛,均已化解穩控,未發生因調解不及時引發“民轉刑”案件甚至命案。
三是做實“大化解”,全力以赴定紛止爭。始終把化解矛盾糾紛作為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做到矛盾糾紛早發現、早介入、早化解,通過與網格員、社區工作者、派出所、綜治中心等部門信息共享和工作聯動,從矛盾糾紛的發現、登記、調解、回訪、反饋等方面進行全程跟蹤,及時有效化解矛盾糾紛。活動開展以來,共成功化解矛盾糾紛955件,涉案金額984萬元。針對法律關系復雜、長期調而不決、久拖未結的疑難復雜積案老案,堅持任務項目化、項目清單化、清單具體化,建立臺賬,施行“紅黃藍”分級管理、分類預警,采取包案調解、掛牌調解、組團調解、聯合調解等多種形式攻堅化解,落實教育穩控措施,截至目前,共排查化解“黃色”類矛盾糾紛3件,“藍色”類矛盾糾紛952件。
(況維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