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在輕松有趣的叢林探險、蛋糕DIY、歡樂套圈等活動中,江陽區首家社區普惠性托育園在茜草街道鄰府社區開園啦,隨處都能看到小朋友們歡樂的笑臉,感受到熱情洋溢的氛圍。這個“社區家門口、群眾上得起”的托育園落地見效的背后,映照著市、區人大常委會領導的為民初心與情懷。
自2021年瀘州市被確定為普惠托育試點市以來,江陽區人大常委會在瀘州市人大常委會“1573”普惠托育服務模式引領下,主動思考作為,積極探索“政府統籌,人大助推,社區+托育機構相結合”的社區辦托模式,整合茜草街道鄰府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引入初邁專業托育機構,通過政府劃撥建設補助、運營補貼,社區統一建設管理、減免租金,初邁托育園負責日常運營、科學照護的方式,探索“社區主辦、合作運營、專業支持、公益普惠”運行模式,為社區嬰幼兒家庭提供“家門口”普惠,打造“公建民營”社區普惠托育服務樣板,緩解家長“帶娃難”困擾,把這項“暖心”惠民工程做到群眾心坎上!
“代表幫幫團” 幫出“溫馨家園”
哪里有困難問題,哪里就有茜草“代表幫幫團”的身影。江陽區人大常委會著力打造以21名茜草街道駐站市、區人大代表為主體的“代表幫幫團”品牌,以此作為推進社區普惠性托育實踐的有力抓手,切實發揮其鄰府社區“民情直聯點”民意直通作用,為群眾解燃眉之急、解后顧之憂。
“代表幫幫團”的21名駐站市、區人大代表,他們甘當群眾的貼心人、代言人,關心群眾的“急難愁盼”,廣泛收集民情民意,在各社區走訪調研時發現,有些年輕人有生育二胎、三胎意愿,但孩子0—3歲期間的看護和教育成了最大困擾,私立托育園的費用又令好多家庭望而卻步。群眾的期盼就是履職的方向?!按韼蛶蛨F”于是萌生開啟社區辦托構想。
多方尋求資源,有的找陣地,有的對接區級對口部門,有的聯系專業托育機構,最終引入社會資本120萬元,積極向上爭取建設資金60萬元,引進崇尚“自然生態教育理念”的托育專業機構,利用鄰府社區室內300㎡、室外1200㎡陣地,打造江陽區首家社區普惠性托育園——鄰府初邁托育園,提供60個托位,為0-3歲嬰幼兒提供生活照料、安全看護、保育指導和健康管理等普惠托育服務。經過試運行,目前已有20名3歲以下幼兒入園。“以前,為孩子看護犯愁,每天早上很早出門,至少要開一個多小時車過江送去托育,來回奔波勞累,現在在家門口就有這么好的托育園幫照護,我們可以安心上班了!”不少家長由衷感慨。
鄰府初邁托育園的“誕生”,從“實地調研—群眾點單—精準接單—建議發聲——落地見效”,整個過程都傾注了“代表幫幫團”的心血和努力。
先行先試 試出“江陽路徑”
瀘州市在前期探索出的“1573”普惠托育服務模式基礎上,提煉出“四個一”工作格局,尤其是聚焦“產業園區、大中企業、事業單位、公辦幼兒園、社區辦托”五類普惠托育模式,不斷推進深化試點實踐。江陽區人大常委會先行先試,在“社區辦托”上探索發力,盤活社會資源,整合多種社會力量參與育兒支持體系,因地制宜提供優質托育服務。
江陽區人大常委會領導班子前期下深水調研,實地走訪考察,以茜草街道鄰府社區為試點,在選址、辦園理念、文化建設、管理服務等各方面、全過程都給予精心指導,多次召集衛健、教體、市場監管等政府職能部門召開會議專題研究,梳理江陽特色扶持政策,督促制定《鄰府社區普惠性托育推進試點方案(2023—2025)》,建立“公建民營”首創社區普惠托育運營模式。
長遠長效 督出“優質服務”
鄰府初邁托育園除了開展常規全托、半日托、計時托、早教等靈活多樣的服務外,還就近打造10畝戶外研學基地,大力開展繪本沙龍、父母陪伴講座、鄰里長桌宴、親子星空電影會、父母學院等特色服務,由初邁托育機構負責日常照護和管理,茜草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提供照護、健康管理指導。
托育園建起來了,如何保障托育園正常、健康、持續發展,提供讓家長放心、讓家長滿意的托育服務?接下來,初邁托育園將定期開展開放日,邀請代表和家長走進托育園參觀,適時了解托育服務狀況,聽取做優服務建議。年末,駐站代表在曬“履職清單”時,就將“履職盡責,聽民意、解民憂,發揮好橋梁紐帶作用,為社區托育獻計出力”等內容納入代表年度述職滿意度測評,以“代表述職+選民提問+選民評議”方式開展面對面交流,切切實實增強監督質效,讓社區普惠托育的陽光真正照進群眾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