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網
        法治文化研究會

        營山縣司法局:以“三變”破題 答好鄉村振興滿意卷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2023-09-26 10:42:48

        為助力鄉村振興,營山縣司法局積極發揮職能作用,從涉農法治建設、普法氛圍營造、治理效能提升三方面破題增效,帶動全域法治鄉村建設,答好鄉村振興滿意卷。

        一、變“散”為“整”,破基礎不牢之題。

        把資源優化作為法治鄉村建設的“助推器”,補好鄉村振興政策落實中的管理漏洞,助力法治在鄉村落地生根、行穩致遠。

        多方統籌成合力。堅持黨建引領,積極開展“鄉村振興 法治同行”黨建結對共聯共建活動,引導律師、法律服務工作者等對涉及鄉村發展的重大決策提供專業法律意見。印發《營山縣鄉村振興法治工作實施方案》,劃分工作分工和職責任務,協調聯動全縣多部門統籌解決全域資源調動、矛盾化解等問題。

        高標準完善制度。組織律師、法律顧問協助村委會規范完善村民自治的各項民主制度,不斷完善基層民主協商制度和工作體系。協助規范村紅白理事會等群體性組織,將移風易俗納入村規民約。通過改善議事流程和形式還權于民,積極引導村民建言獻策,實現法治鄉村共建共享。

        QQ圖片20230926104319.png

        全覆蓋優化平臺。強化縣鄉村“三級法律服務平臺”建設,將法律援助、法律咨詢服務、人民調解等功能進行整合升級,為公共法律服務體系普惠均等、便捷高效提供強大動力。目前,我縣高標準建成1個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及1個法律援助中心,29個公共法律服務站,364個村(社區)公共法律服務室,實現法律顧問、法律援助聯絡員全覆蓋。

        二、變“觀”為“干”,破意識不強之題。

        把推行普法宣傳教育作為法治鄉村建設的“動員令”,以“八五普法”為抓手,不斷提升全民法治意識和道德自覺。

        一場活動傳普法新音。開展“法律進鄉村”活動,組織普法志愿者、法律明白人、法治副校長深入鄉村、學校、企業,集中宣講土地流轉、婚姻家庭等和村民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50余場次,發放各類普法宣傳資料、書籍、物品5萬余份,將法律知識轉化為群眾聽得懂、記得住、用得來的鄉音。

        QQ圖片20230926104337.png

        一輪培訓踐普法精神。建立健全村(社區)“兩委”成員集中學法制度,以勞務培訓、農民夜校、村民議事會、法治講座等為載體,提升鄉村網格員業務法律服務和矛盾調解能力,選拔培育“法律明白人”1500余人,疏通普法脈絡,在點對點中引導群眾學法用法。

        一方陣地樹普法新風。挖掘本地自然景觀和民俗文化,“法景融合”式建設農村法治長廊1個、法治院壩5個、法治宣傳專欄300余處。以法治示范創建為抓手,成功創建望龍湖鎮罐坪村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朗池街道云鳳山社區、新店鎮千坵村2個省級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因地制宜打造法治鄉村“樣板”。

        三、變“怠”為“勤”,破惠民不力之題。

        把基層治理作為法治鄉村建設的“突破口”,打響法治惠民服務攻堅戰,不斷提升鄉村治理效能。

        狠抓調解促和諧。以“人民調解+”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加強矛盾糾紛專項排查調處行動,對重點領域、群體開展排查,分類快速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今年,我縣各司法所接受申請和主動調解各類矛盾糾紛800余件,調解成功率達99.3%,充分發揮了人民調解“第一道防線”的職能作用,有力維護了社會和諧。

        狠抓執法督成效。加強農村地區行政執法監督,提高惠農補貼、集體資產管理、土地征收等重點執法領域的整治力度,加大對農村道路交通安全和運輸執法領域突出問題的專項整治,做好治理拖欠農民工工資法律援助。今年以來,共辦理44個民工維權案件,幫助討薪金額61.7萬元。

        狠抓智能強治理。聚焦科技賦能,引入公共法律服務智能終端入鄉鎮,完善業務用房功能,推動“掌上辦”“指尖辦”,在營山縣司法局公眾號下分設“法律服務”專欄,實現“線上+線下”一體化服務,讓群眾隨時隨地獲取法律服務。規范化建設全市首批“智慧矯正中心”,與“雪亮工程”、政法三級網和協同辦案平臺相關聯,實現程序精簡、資源共享、信息互通、管理互鑒。(營山縣司法局


        責任編輯:陳九林

        新聞總署國登2012-F00075847號· 知識產權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連續出版物刊號 川KXO1-093 · 互聯網信息服務許可證 川B2-20191090 ·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川網文【2019】5415-440號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許可證 川字第00217號

        出版物許可證 新出發字第510105010299號 · 川文旅審函【2019】886號 · 川新廣審批準字【2017】335號 · 川法學文研批字【2015】012號 · 川法文批字【2019】009號 · 川新廣批函字【2016】30號

        國家商標局受理第23862702號 · 網絡安全資格認證第23955號 · 省法治文化研究會融媒體中心負責技術、維護和管理

        蜀ICP備18021130號-2 川公網安備 51010402001487號

        本網站(非新聞類)刊發信息不代表主辦單位和本網之觀點,如有異議請聯系本網刪改·法律顧問:省法治文化研究會專家委(何艷律師)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會 四 川 法 制 網版權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cszw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電腦版 | 移動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揭东县| 开封县| 金昌市| 南昌市| 北宁市| 星座| 甘孜县| 盱眙县| 永平县| 饶河县| 永德县| 阿坝| 惠州市| 涞水县| 包头市| 台前县| 公安县| 江口县| 磐石市| 湖州市| 浦东新区| 南通市| 吴桥县| 若尔盖县| 娱乐| 沐川县| 黄冈市| 四子王旗| 涞源县| 保靖县| 胶州市| 曲麻莱县| 凤山县| 鸡泽县| 灵山县| 新闻| 舞钢市| 蓬溪县| 扶余县| 竹山县| 施甸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