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鈴鈴叮鈴鈴”法庭電話鈴聲不斷響起,四川省屏山縣人民法院龍華人民法庭干警接起電話。原來是龍華鎮五桐村支書打來求助電話,“我們村有十戶群眾拖欠村集體扶貧借款十余萬元好幾年都未歸還,村上沒有辦法了只有求助于你們了”。
通過電話詢問,初步了解該系列案具體情況后,糾紛的根在于村民的錯誤認識,認為村集體借給我的無息扶貧貸款不用歸還,是給我的,干警以豐富的辦案經驗認為該系列糾紛案能夠通過實地做工作而予以化解。
法庭探索采用矛盾糾紛前置調解模式,通過“法治宣傳進鄉村+現場辦公調解”對該系列案件現場辦公模式,來探索訴源治理的新手段和新方法。
3月2日清晨,干警驅車前往龍華鎮五桐村村委會,在村委會會議室以“民法典宣講+現場辦公調解”的模式,通過宣講民法典及民事訴訟法的相關規定,努力營造村民自覺尊法、守法、用法的法律氛圍。在宣講結束后,現場調解辦公,干警耐心細致地做村民工作,有村民表態愿意歸還該借款,但因家庭各種客觀原因自身償還能力有限需要延期或者分期歸還,該提議也得到了村委會理解,通過現場的調解工作使該系列案件得到圓滿解決,村委及村民當即對法庭表達了自身的感激之情。
下一步,龍華人民法庭將繼續通過“法治宣傳進鄉村+現場辦公調解”的模式來提升法庭解決基層矛盾糾紛的能力,通過加大對民法的宣傳,引導群眾認識到民法典既是保護自身權益的法律,也是全體社會成員都必須遵守的規范和準則,使轄區群眾在日常生活中養成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的良好習慣,最終達到“良法善治”的社會效果。
(龔榮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