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的發展,預付式消費成為消費模式之一,在給消費者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存在一定的消費風險,從內江市投訴舉報的情況來看,有的不良商家通過夸大折扣力度、承諾各類優惠等信息誘導消費者辦理預付卡,而在其后消費中往往出現霸王條款、不兌現承諾、關門停業、拒絕履約、破產倒閉等各類侵權問題,使消費者遭受經濟損失。對此,內江市保護消費者權益委員會發布2022年第2號預付式消費警示,提醒消費者在健身、美容美發、教育培訓等預付式消費時,應從經營者主體、資質、企業負債情況、婚姻狀況、持續履約能力等方面綜合考慮,謹慎選擇。
一要選擇良好商家。消費者在辦理預付卡時,應當充分了解商家相關信息,查看商家的相關資質,也可以通過國家企業信用公示信息系統等權威渠道了解商家經營狀況,以及是否存在糾紛或相關行政處罰等,再根據其經營門店綜合判斷經營者狀況。切記不要輕信商家廣告宣傳和優惠幅度大而忽視了潛在風險,使自己權益受到損害。
二要查看經營主體。消費者在選擇預付式消費之前,應當了解商家是否在相關部門備案,證照是否齊全,營業執照登記是否與實際經營一致,預付收費主體與提供服務主體是否系同一主體,如為不同主體,則要謹慎選擇。要盡量避免選擇經營時間短、經營不正規、預付式消費的權利和義務無明確約定的。
三要細化合同約定。消費者在辦理預付卡時,最好與商家簽訂書面合同,要仔細閱讀辦卡說明和細化合同約定內容,對重要權利義務要高度關注,如服務人員、服務項目、使用期限、退費事宜、違約責任、免責條款、申明事項、特別條款約定、合同解除等,并對合同中限制消費者自主選擇權、合同解除權、不公平條款不予接受。同時要求商家提供預付收款發票,避免發生消費糾紛時無據可依。
四要妥善保留憑證。如消費者與商家發生爭議時,應提供相關證據證明自己的主張,消費者應注意保存在消費過程中與商家溝通的錄音、短信、微信聊天和消費記錄,以及與商家簽訂的書面合同等相關資料,以備維權使用。如消費期間發現商家經營情況有異常,應及時向有關部門投訴或舉報,如商家關門且無法聯系涉嫌詐騙的應及時向公安部門報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