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推動四川省社區矯正“1+3+5+N”制度規范體系落地落實,市司法局突出“社區矯正實務大講堂”的工作目標、活動安排、組織形式三個環節,以三項舉措抓實“社區矯正實務大講堂”工作。
強化組織部署,明確一個目標導向,為社區矯正“定方向”
將“社區矯正實務大講堂”同國省社區矯正工作部署和全市社區矯正年度工作目標緊密結合,制定《“社區矯正實務大講堂”工作方案》,形成“五大專題活動框架+一次專項考試”方式,實現全年持續教育和實踐活動,有效檢驗學習與實踐成果。
夯實理論基礎,構建一個知識體系,讓社區矯正“有根基”
堅持以一線執法需求為導向,梳理檢查反饋的高頻問題,開展針對性培訓授課,深化理論筑基與政策法規解讀。探索創新線下知識自主研習、線上課程打卡學習、專項測試網絡參考的立體化學習路徑,編纂千題精選題庫,精煉形成兩套試卷,依托“考試星”網絡平臺,組織市縣兩級社區矯正機構工作人員、受委托司法所工作人員、監獄派駐民警、專職社會工作者共計224人參與學習,參考率100%,平均分97.24分,優秀率100%。
突出實戰演練,打造一支專業隊伍,讓社區矯正“有力量”
采取特邀名師入堂授課、發掘內部專家登臺分享、案例剖析思維碰撞等方式,加強實務能力提升,全方位強化社區矯正隊伍規范化建設。邀請市檢察院領導為司法行政系統干部綜合素能提升培訓班作社區矯正警示教育講座;組織58名一線社區矯正執法人員到四川省雷馬屏監獄開展心理健康專題培訓;鼓勵社區矯正業務骨干上臺授課;擇優向省廳推薦報送4個優秀課件。開展矯正實務案例分析與研討,進行“微視角”經驗分享,使實務大講堂真正成為業務學習交流的陣地和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