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鞏固、提升、推廣應用全面依法治縣示范試點成果,近年來,瀘縣持續與西南交通大學合作,統籌地方需要和高校資源,加強培養基層法治隊伍,聚力開展理論與實務問題研究,以高質量合作不斷夯實法治瀘縣建設基礎。
突出問題導向 聚力尋求新突破
一直以來,瀘縣始終站在社會發展的前沿,深刻意識到法治建設對于地方治理、社會發展和人民福祉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狠抓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一體推進法治瀘縣、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設,實現全省首批法治政府建設示范縣首創即成,“一站式聯動解紛工作法”獲評全國新時代“楓橋經驗”先進典型,法治環境持續優化,為縣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
然而,隨著法治進程的縱深推進,面臨的挑戰也逐漸顯現,基層法治人才短缺,依法行政能力素質待提升,基層社會治理體制機制不夠完善等問題仍然存在,成為制約法治建設高質量發展的瓶頸之一。對此,縣委、縣政府審時度勢,決定采取積極策略,主動與高校合作,以期尋求突破。
2023年,由縣委依法治縣辦牽頭,瀘縣與西南交通大學建立校地合作統籌推進法治建設工作的聯席機制,簽署《校地共建助力鄉村振興法治賦能合作協議》,合作開展法治培訓、課題研究等項目。先后召開聯席會議4次,就細化合作項目內容、課題研究項目的篩選確定、搭建“一對一”聯系機制等進行共同商討,校地精準對接,有效促進雙方深入了解,有力保證了校地合作項目的順利推進。
“系統化+分眾化”培訓 鍛造基層法治鐵軍
自合作以來,瀘縣依托高校師資力量,創新實施“法治紅細胞”人才培育工程,采取制定個性化課程菜單、“系統化+分眾化”方式加大法治培訓力度,一方面加大法治人才儲備,同時加強現有法治隊伍能力素養提升。
2023年5月,瀘縣首次舉辦法治人才素養提升班活動,西南交通大學組建講師團隊對基層法治隊伍進行為期兩天的系統化法治培訓
系統化培訓主要通過舉辦法治人才素養提升培訓班,圍繞法學體系全面普及法律知識,包括刑法、刑事訴訟法、行政法、“三國法”、民商事法及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備考攻略等內容。“這樣系統化的培訓很好,涵蓋了法考核心內容,老師們的講解專業、細致,具有側重點……”一位來自石橋鎮的學員表示,培訓對她準備國家統一法考提供了很大的幫助!
兩年,12場講座,350余名基層法治工作者、法律愛好者積極參與,沉浸式的培訓大大激發了大家的學法熱情,同時帶動一大批人以考促學取得法律職業資格證,成為公職律師。全縣公職律師工作覆蓋率達100%,基層法治人才隊伍不斷擴容提質。
瀘縣應需實行分眾化法治培訓
根據不同群體的特點和需求,瀘縣精準施策,實行分眾化法治培訓。舉辦領導干部專場,提升法治思維,助推依法執政;開設企業管理者課堂,著力強化法律風控意識,護航企業穩健前行,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加強村社法律明白人培訓,通解民法典,為一線調解人員賦能,切實解決基層實際問題;針對學校教育工作者開展未成年人保護法專題培訓,筑起校園法治防火墻,呵護幼苗健康成長。通過分眾化培訓,全縣法治隊伍專業化水平明顯提高,依法行政能力逐漸增強,有力推動瀘縣園區法律服務工作站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效,鎮(街道)合法性審查實現全覆蓋,矛盾糾紛調處成功率保持在99%以上,法治化營商環境評估走在全市前列,全社會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意識和能力不斷增強。
“理論+實踐”深度融合 揚優補短提升法治質效
從問題出發,堅持理論結合實踐,瀘縣組建校地協作研究團隊,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共同找出制約法治發展的瓶頸,努力探索豐富契合瀘縣高質量發展的法治建設路徑和實踐模式。
多年來,瀘縣積累了豐富的法治實踐經驗,通過研究團隊的深入分析和科學總結,提煉形成一批高質量的研究成果,推動《深化“公調訴”E網通平臺建設,提升矛盾糾紛化解質效》《瀘縣刑事涉案財物管理處置模式》等經驗在全省推廣。
隨著校地協作的不斷深入,在高校的專業視角與地方政府的法治實踐不斷碰撞融合中,一個個針對性的問題解決方案也應運而生。
2023年,校地協作研究團隊到玄灘鎮調研綜合執法工作
為解決基層治理難題,瀘縣積極探索試點鎮(街道)綜合行政執法體制改革。立足于改革實踐,研究團隊深入玄灘、喻寺等試點鎮走訪,召開座談會,查閱文檔資料,對改革推進情況、取得的成效進行全面的梳理和總結,深入分析其存在的問題及挑戰,并對標上級有關要求,結合其他地方的經驗做法,提出建議,為我縣深入推進鎮(街道)綜合執法改革提供了有價值的借鑒和參考。隨著改革不斷深入拓展,基層執法體制機制不斷調整完善,鎮(街道)行政執法規范化建設不斷加強,目前,20個鎮(街道)均成立綜合行政執法隊,全面推行“三個一”執法模式,行政執法能力和水平均有明顯提升。
2024年8月,校地協作研究團隊開展社區矯正工作調研
隨著刑事犯罪進入輕罪治理時代,基層社區矯正對象的數量快速增長,各種挑戰和問題接踵而至,研究團隊深入云錦、奇峰鎮開展社區矯正制度的執行困境及對策研究,從“規定矯正宣告時村(社區)群眾的參與權、提高調查評估結果的采信率、增強矯正工作開展中的強制力、擴大社區矯正中的社會力量參與、增強社區矯正工作開展的保障”五個方面提出了策略,受到省市及各級媒體的高度關注。以實踐提升理論,以理論指導實踐,瀘縣始終堅持依法監管和教育幫扶相結合,不斷提升社區矯正質量,全力維護社會穩定,被評為“全省平安建設表現優秀縣”。
瀘縣將法庭搬進玉蟬國際城小區調解物業糾紛
為推動社會治理重心下移,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城鄉基層治理體系”。瀘縣以小區治理為抓手,不斷夯實基層基礎,提升基層治理水平。玉蟾街道朝陽社區書香美地小區被評為四川省基層治理百佳示范小區,瀘縣上榜全省首批城鄉社區治理“特色創優”主題縣。2023年,研究團隊緊緊抓住《瀘州市物業管理條例》修訂契機,深入多個物業小區了解小區管理現狀,針對當前物業管理權責不清、業主缺位、物企缺位等問題,從完善制度、厘清權責邊界、構建長效管理機制等方面提出對策建議,公開發表學術論文,為推進全省小區依法治理試點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2024年,我們玉蟾街道玉蟬國際城小區被確立為全省小區依法治理試點小區。我們將聚集各方力量,努力探索出一條既符合中央要求、又體現瀘縣特色的小區依法治理方法路徑。”瀘縣玉蟾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
風鼓云帆航道闊,乘風破浪正當時。下一步,在前期工作的基礎上,瀘縣將著力提升校地合作質效,深化“法治紅細胞”人才培育,筑牢法治建設基層基礎,深入開展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努力實現研究一個課題、破解一個難題、推動一項工作的目標,共同推進法治建設實現新突破,不斷為鄉村振興“賦能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