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在省司法廳關于全省司法行政系統刑罰執行一體化建設的統一部署下,省監獄管理局將樂山監獄民警謝曉波派駐到井研縣司法局參與社區矯正工作,在一年半的社區矯正工作中,他充分運用監獄成熟的管理理念和教育方法,幫助井研縣逐步實現科學矯正、精準矯正。
嚴把入矯關,社區矯正助新生
入矯工作做得扎不扎實是社區矯正工作成敗的關鍵。很多社區矯正對象文化素質不高,不懂法,更不了解社區矯正是什么,以為自己沒有被送去監獄,那就應該沒事了,來司法局報個到登記一下就可以了。監管經驗豐富的謝曉波明白入矯的重要性,在辦理每一名社區矯正對象入矯時,他都會充分利用入矯談話的機會,以簡單明了、易于理解的方式向矯正對象講解什么是社區矯正,真正讓他們清楚明白社區矯正也是服刑,社區矯正人員的身份與監獄服刑人員的身份是一樣的,兩者只是刑罰執行的方式與地點不一樣,確保入矯人員真正認清自己的身份,并明白作為社區矯正對象需要遵守的規定和履行的義務。
社區矯正對象華朱某帆,因犯搶劫罪于2020年9月16日被判處有期徒刑一年六個月緩刑三年。司法所在開展入矯教育時發現朱某帆自由散漫,不按時參加學習和公益活動,謝曉波與該矯正對象深入談話,了解他的工作、生活和心理狀況,耐心安慰開導朱某帆,同時要求其服從管理,遵守規定,并告訴他有困難多和司法所、司法局工作人員聯系,只要不違反規定,力所能及的事,都會盡量幫助其解決。朱某帆對司法局、司法所的工作人員的多次幫助表示感謝,稱要珍惜社區矯正的機會,積極改造重塑人生,并承諾會遵守好社區矯正的相關管理規定。
優勢互補,警示教育出奇效
司法所工作人員不是警察身份,對社區矯正對象缺乏震懾力。謝曉波多次利用集中學習的契機開展警示教育,通過以案釋法等方式,向社區矯正對象介紹監獄服刑和社區矯正的區別和現狀,讓矯正對象對監禁刑有更直觀的了解,深刻體會到墻內墻外服刑的巨大差異,震懾部分法律意識淡薄、悔罪意識不到位的社區矯正對象自覺服從矯正組織的管理和教育,遵守各項矯正制度,積極參加社區服務,主動接受教育矯正。
選派監獄民警參與社區矯正工作,是人員的融合、理念的融合、職責的融合、使命的融合,除了能幫助緩解基層執法力量不足的難題,更重要的是利用自身警察身份和管教專業優勢,增強對社區矯正對象的監管震懾力,助力社區矯正工作,促進社區矯正與監獄監管改造優勢互補,實現監獄高墻與社區矯正無形之墻“墻”“墻”聯合,有效推進全省司法行政系統刑罰執行一體化建設,民警謝曉波正是依托其執法管理、教育轉化經驗,在選派這份“答卷”上作出了優秀答案。
(桂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