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你們,幫我們16個人找到了余某,還組織我們達成了調解協議,有了法院的裁定書作為保障,我們終于可以放心過年了!”農民工高某激動地說。
2024年春節將至,名山區法院百丈法庭運用“訴前調解+司法確認”模式,8小時內成功為高某等16名農民工追討拖欠工資8萬余元,讓農民工拿到“上了保險”的調解協議。
余某系承建農村自建房的包工頭,其所建房屋涉及甘孜州瀘定縣、道孚縣以及雅安市名山區三地。余某先后召集近二十名農民工從事修建工作。2023年,因余某無力支付勞務費,分別向修建瀘定縣自建房的高某等十四人出具結算單,向修建道孚縣以及名山區成雅工業園區自建房的班組長李某出具欠條。之后,余某杳無音訊,也未按約支付勞務費。2024年1月,高某、李某等16人先后到法院反映情況。
時值年終歲尾,不能讓農民工的血汗錢沒有著落。這起系列案件最大的難度在于找不到包工頭余某。考慮到余某此前在法院已有多起案件,法官通過關聯案件檢索到當事人信息后,迅速通過村組干部、網格員查找余某下落,在得知余某因其他案件被執行局傳喚后,立即通知16名農民工立即趕到現場,組織雙方調解。通過長達8個小時的調解,余某對拖欠工資的事實均予以認可,與16名民工達成調解協議,并向法院申請司法確認,法院當天通過電子送達方式向當事人送達司法確認裁定書。
“感謝法院的幫助,我們一分錢沒花就把大問題解決了。”拿到裁定書的高某豎起了大拇指。
小案件反映大民生,小案不能小辦。近年來,名山區法院堅持把非訴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發揮新時代“楓橋經驗”,不斷深化訴源治理,探索農民共討薪案件“最優解”,對調解員調解成功的案件及時進行司法確認,真正實現了訴前調解的高效便捷,既為解紛加速,又為審判減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