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為人先意味著勇于打破常規,敢于走別人沒有走過的路。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廣大黨員干部唯有深刻踐行“善于登高望遠、善作善為,敢于斗爭、善于斗爭,勇于創新、善于創新”的實踐要求,方能在逐夢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中把握主動、開拓新局。
敢為人先,要善于登高望遠、善作善為。敢為的前提是“會為”,我們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的過程中必須要有正確的指導思想才能實現“會為”且“為得好”,進而沿著清晰的思路、邁著穩健的步伐,向著第二個百年目標不斷奮進。因此,我們必須要用黨的創新理論指導實踐、解決問題。比如,我們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體一體保護,落實了生態文明思想,證明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論。再比如,面對國際經貿領域的“高墻小院”的圍擋,我們建立全國統一大市場,推動國內大循環,現在已經初見成效。這些都說明,我們要在黨的理論創新成果的指引下開展工作,不斷提高理論素養,增強“會為”本領,為“敢為人先”奠定基礎。
敢為人先,要敢于斗爭、善于斗爭。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鴻篇巨制,我們能夠參與其中使命光榮、責任重大。作為一名年輕人,要敢為人先就必須敢于斗爭,有“那么一股子氣”;而且還要善于斗爭,真正有“兩把刷子”。在實際工作中,我們要保持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奔著矛盾問題、風險挑戰去,力求通過不懈奮斗解決問題、推動發展。同時,我們也要善于擔當,多擔幾次重擔、多當幾次熱鍋上的螞蟻,結合具體的工作實際拿出創新舉措,直面問題、破解難題,為打開工作新局面貢獻出自己的青春力量。
敢為人先,要勇于創新、善于創新。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也是敢為人先精神的核心支撐。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過程中,少不了要用創新來做原動力。在基層治理中,一些地方打破傳統管理模式,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構建智慧治理平臺,實現社會問題的精準發現和高效解決。對于年輕人而言,更要有戰勝不可能的韌勁,在實踐中大膽探索、努力追尋。在工作崗位中,要努力學習崗位所涉及的法規制度,在了解工作沿革,摸清工作規律之后,努力開展“微創新”,并把微創新成果不斷積累起來,力求推動工作取得新進展、打開新局面,立足工作崗位、敢為人先,奮發有為、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