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網
        法治文化研究會

        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守護文明與未來

        來源:岳池縣信訪局 作者: 楊森林 發布時間:2025-06-30 07:15:56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節約,不僅是個人修身養德的品質體現,更是社會發展、國家興旺的重要基石。在物質生活日益豐富的今天,厲行節約反對浪費不僅沒有過時,反而更具時代意義,成為守護文明與未來的必答題。

        現實中,浪費現象仍屢見不鮮。餐飲浪費是最為直觀的表現,在一些餐廳,餐桌上堆積如山的剩菜剩飯,自助餐臺前被隨意丟棄的食物,令人觸目驚心。據統計,我國每年在餐飲環節浪費的糧食相當于 3000 萬至 5000 萬人一年的口糧。此外,資源浪費在日常生活中也比比皆是,長流水、長明燈,過度包裝的商品,頻繁更換的電子產品, 這些行為不僅造成了資源的極大消耗,也加重了環境負擔。   

        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是傳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必然要求。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從“克勤于邦,克儉于家”的古訓,到“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詩句,都在告誡我們珍惜勞動成果。這一美德凝聚著古人的生存智慧,也是維系民族精神的紐帶。將其傳承下去,才能讓民族文化根脈綿延不絕。同時,厲行節約反對浪費也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資源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舉措。盡管我國糧食生產連年豐收,但糧食安全這根弦一刻也不能松。全球資源形勢日益嚴峻,只有堅持節約優先,才能保障國家發展的長遠利益。

        反對浪費,需要多方發力。個人層面,我們要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和節約意識,從點滴做起,踐行“光盤行動”,按需點餐、理性消費;商家應積極響應,推出小份菜、半份菜,引導消費者合理點餐;政府要加強監管,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對浪費行為進行約束和懲處,同時加大宣傳力度,營造浪費可恥、節約為榮的社會氛圍。

        厲行節約反對浪費,不是讓我們過苦行僧般的生活,而是倡導一種理性、適度、可持續的生活方式。當節約成為每個人的自覺行動,當反對浪費成為全社會的共同追求,我們就能匯聚起強大的力量,守護好人類共同的家園,為子孫后代留下一片可持續發展的藍天凈土。


        責任編輯:崔婷

        新聞總署國登2012-F00075847號· 知識產權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連續出版物刊號 川KXO1-093 · 互聯網信息服務許可證 川B2-20191090 ·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川網文【2019】5415-440號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許可證 川字第00217號

        出版物許可證 新出發字第510105010299號 · 川文旅審函【2019】886號 · 川新廣審批準字【2017】335號 · 川法學文研批字【2015】012號 · 川法文批字【2019】009號 · 川新廣批函字【2016】30號

        國家商標局受理第23862702號 · 網絡安全資格認證第23955號 · 省法治文化研究會融媒體中心負責技術、維護和管理

        蜀ICP備18021130號-2 川公網安備 51010402001487號

        本網站(非新聞類)刊發信息不代表主辦單位和本網之觀點,如有異議請聯系本網刪改·法律顧問:省法治文化研究會專家委(何艷律師)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會 四 川 法 制 網版權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cszw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電腦版 | 移動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诸暨市| 商丘市| 皋兰县| 延川县| 庄河市| 伊吾县| 凤翔县| 集安市| 汽车| 建阳市| 尤溪县| 伊吾县| 耿马| 福海县| 神池县| 克拉玛依市| 台江县| 万盛区| 铜梁县| 沾益县| 新野县| 汝城县| 仙桃市| 天长市| 富川| 临西县| 香格里拉县| 亚东县| 古蔺县| 舞钢市| 海兴县| 温宿县| 当涂县| 江城| 邵武市| 开平市| 湾仔区| 西青区| 靖安县| 日照市| 新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