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網
        法治文化研究會

        天府旅游名縣創建│雨城區堅持“1241”思路 推進天府旅游名縣創建

        來源:雨城區宣傳部 作者:雨城區融媒體中心、區體育旅局 發布時間:2020-06-10 12:15:34

        自創建天府旅游名縣以來,雨城區堅持以“1241”思路系統推進創建工作,即:釋放“生態”這一核心優勢,打好大熊貓文化和茶馬古道文化“兩張王牌”,“四創”聯動精準發力,把準文化脈絡塑造唯一“城市IP”,打出一套文旅融合創新發展的“組合拳”。

        釋放“生態優勢”,構建融合發展版圖

        雨城是全世界唯一以“雨”命名的城市,境內年平均氣溫16.2℃,森林覆蓋率達72.35%,空氣中負氧離子含量為世界頂級水平,地表水環境質量位居全國前列,擁有“中國生態氣候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全國森林旅游示范市”和“世界自然遺產大熊貓棲息地”等重量級城市名片,被評為“四川省歷史文化名城”,國家和省級文保、非遺單位共20個,博物館6家。

        近年來,雨城區委、區政府牢固樹立自身作為“四川大旅游目的地”命運共同體的發展理念,緊緊依靠氣候、地形多樣性賦予的優良基因,將“生態”二字貫穿天府旅游名縣創建工作始終,以“兩線+兩翼+多點”全域旅游發展框架為支撐,主動融入全省“一核五帶”文化旅游發展總體布局,堅持向生態要品味、向產業要效益,持續推動“景點旅游向全域旅游”模式轉變,持續深化旅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致力打造上下游齊全、競爭力強、系統完整、參與性高的“雨城旅游生態圈”

        微信圖片_20200610093529.jpg

        用活“兩張王牌”,打造特色文旅精品

        主動融入“三九大”,打造“國際熊貓城”。雅安素有“熊貓家源”美譽,全球面積最大、生態環境最好的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碧峰峽基地就坐落在雨城。

        基地先后誕生180余只大熊貓,與17個國家建立國際科研合作關系。在24只“大熊貓外交官”中有12只來自碧峰峽,其中“如意”“丁丁”“貝貝”和碧峰峽有著不解之緣。

        2019年4月,“紀念大熊貓科學發現150周年·大熊貓溯源之旅”活動在碧峰峽舉行;12月,大熊貓文旅發展聯盟成立,雅安國際熊貓城項目正式簽約,定位將雨城建設成全域性、開放式、活態化的“國際熊貓城”。

        挖掘文化底蘊,打造茶馬古道文化體驗中心。茶馬古道被國內外旅游專家稱之為“世界級的旅游絕品”。雨城有白馬泉、石刻等茶馬古道遺址11個,打造了中國藏茶村、茶祖廣場等茶馬古道文化景區景點,編排《茶馬古道》舞劇在四川大劇院成功上演,茶馬古道背夫行為藝術展演成為年豬節、端午民俗文化演繹的保留活動。2019年11月,茶馬古道文旅發展聯盟在雅安成立,雨城區成為常任副理事長單位。

        培育主題線路,扮靚主題會節。雨城圍繞“兩大品牌”精心推出“2+5+3”旅游產品。“2”指依托南北兩條景觀廊道,北線以大碧峰峽、南線以大海子山為核心,雙線打造森林康養旅游度假區;“5”指以大熊貓、茶文化等為主題,打造“萌寵探秘—熊貓之旅”“茶田漫步—茶文化之旅”等五大旅游主題線路;“3”指辦好年豬節、藏茶文化旅游節、熊貓燈會“三大文化主題會節”,講好雨城故事、傳播雨城聲音。

        微信圖片_20200610093333.jpg

        堅持“四創聯動”,聚焦提升精準發力

        作為雅安市入圍首批天府旅游名縣候選縣的唯一區縣,雨城堅持把“名縣”創建和“創城”“創衛”“創全域旅游示范區”結合起來,凝聚市、區、涉旅經營戶、景區景點、市民“五方”力量,聚焦提升精準發力。

        喜摘“5A桂冠”,旅游發展再添力。2013年8月,雅安市啟動碧峰峽景區創5A工作;歷時7年攻堅拔寨、先后投資11.32億元,于今年1月成功創建國家5A級旅游景區,這是省內首家民營5A景區,成為雅安旅游最亮名片。依托碧峰峽“5A”名片,雨城乘勢組建文旅融合發展聯盟,搭建景區、餐飲、住宿、旅行社、文創企業合作平臺,形成聯合營銷矩陣。
        強化“項目引領”,產業實力再增強。出臺民營經濟“二十一條”、民宿發展獎勵辦法等政策,每年安排發展資金5000萬元;投資300億元持續推進藏茶文化等13個產業園建設;2019年,實施“世外鄉村?海子山”等文化旅游項目23個,總投資97.88億元,其中納入省重點項目3個;投資387億元,布局打造西康記憶、高頤闕文博公園、大熊貓會展中心、文教新城等18個重大文旅項目。深入實施“旅游+”“+旅游”融合發展戰略,大力培育茶葉、林竹、綠色工業、商貿物流、康養旅游“五大百億產業”,推動全產業轉型升級。

        專注“多元經濟”,市場活力再提升。圍繞“3×3”做活雨城服務業文章,即:建設周公山、碧峰峽、海子山“三大森林康養度假區”,打造萬達、國盛、中農批“三大城市商業綜合體”,培育熊貓美食走廊、正黃美食街區、協和廣場歐式風情街“三大特色街區”,推動雨城服務業向高品質和多樣化升級。策劃舉辦“夜之魅·雨城美”夜游系列活動,加快培育一批高質量“網紅打卡地”,推動夜間經濟進入發展“快車道”。

        夯實“旅游根基”,服務環境再優化。著眼“外聯”,致力構建以4條鐵路、8條高速公路、14條國省干線為骨干的川西門戶樞紐,躋身成都“一小時經濟圈”;著眼“內通”,投資7.2億元提升改造11條旅游公路、2條旅游風景廊道,實現“最美318從雨城出發”。

        實施“廁所革命”,新改建旅游廁所118座,建成旅游集散中心、旅游綜合服務中心和游客服務點74個,培育國家和省級特色餐飲店28家、特色住宿182家、特色旅游商品64個,開發特色體驗項目26項。全區共有各類酒店450余家,星級酒店5家,涉旅經營單位8000余家。投資200萬元提升旅游大數據中心;組建成立文化旅游專家“智庫”。

        美食街區.jpg

        把準“文化脈絡”,塑造雨城城市IP

        抓創建,亮品牌。近年來,雨城成功創建“中國十佳魅力城市”“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市”等國家級文旅品牌37個,“省級歷史文化名城”“省級文旅特色小鎮”等省級文旅品牌157個,打造5A景區1個、4A景區3個、3A景區2個,命名省級旅游度假區、生態旅游示范區2個。形成新業態品牌54個,成功申報市級以上非遺項目10個。文化、研學、森林、工業和中醫藥健康旅游成為雨城消費新熱點。

        抓營銷,優形象。2019年以來,成功舉辦龍獅燈、端午龍舟賽、戶外徒步賽等活動20個;投資100余萬元,與央視合作拍攝《雨城尋趣》等主題宣傳片,全年累計宣傳報道1000余篇次;主動對接人民日報、川報觀察等媒體平臺,持續打響雨城“生態頤養地?國際熊貓城”城市名片。

        抓環境,樹口碑。深入推進基層治理創新,推行街長制,設立志愿服務崗,社區書記基本達到專業導游水平;喊響“我是市民、我是導游”口號,發動市民爭當雨城形象代言人,人人做好宣傳員;創新“1+3+N”旅游綜合行政執法,開展“三改一整”“三邊三化”,全面提升雨城旅游知名度和親和力。

        碧峰峽國家級5A景區.jpg

        抓實“精準防疫”,保障企業復工達產

        在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好轉的情況下,雨城認真貫徹“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總要求,按照“有序開放、狠抓線上、幫扶企業”12字方針,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復工達產,推動文旅產業“復蘇回暖”。

        嚴格復工程序。制定專項方案,用好綠色健康碼、智游天府網絡平臺,推出線上營銷,為復工復產提供科技支撐;設置游客須知、入園流程,張貼防疫工作指南和公共衛生宣傳海報,筑牢疫情防控線。截至目前,雨城95%涉旅企業已復工達產。

        強化政策扶持。加大用電、稅收、社保、用工等減免優惠政策支持,暫退4家旅行社質量保證金52萬元,給予海子山50萬元專項補助,累計給予涉旅行業產業幫扶和減免稅收200萬元。

        保障宣傳助力。與新浪四川和智游天府景區生態聯盟合作,在雨城旅游、雨城雅安微生活等公眾號發布文旅動態信息50余篇;開展“雨城?武漢千里連線云賞熊貓”活動,260余萬人次在線觀看直播,獲得央視關注點贊。

        “雨城?武漢千里連線云賞熊貓”活動.jpg

        弘揚“創建精神”,擘畫美好奮進藍圖

        行百里者半于九十。天府旅游名縣創建只有起點、沒有終點。雨城區將珍惜當前鞏固形成的產業發展態勢,堅持用自己的資源解決自己的問題,奮力推進“兩區一地”建設。

        做強城市功能,打造“文旅核心區”。堅持產城融合思路,聚焦“兩區四新城”建設,配合建設以大熊貓文化為主要特色的景區型城市,打造國際大熊貓文化會客廳。

        推進深度融合,培育“產業新業態”。發揮“紅綠黑白”資源優勢,放大碧峰峽“5A效應”,推動文旅產業多態融合、全域合圍,形成一批精品線路和“網紅打卡地”。

        優化營商環境,增強“產業吸聚度”。堅持“內培外引”,推動政策措施落地見效,加快國際熊貓城、文教新城、西康記憶等重點項目建設,不斷釋放產業集聚集群效應。

        擴大開放合作,提升“對外影響力”。立足茶馬古道和大熊貓“兩大世界級資源”,強化碧峰峽、海子山“雙核驅動”,主動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發展,拓展“三山聯盟”合作新空間,持續推動旅游資源強區向旅游經濟強區轉變。(圖文雨城區融媒體中心、區體育旅局)

        責任編輯:李尤

        新聞總署國登2012-F00075847號· 知識產權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連續出版物刊號 川KXO1-093 · 互聯網信息服務許可證 川B2-20191090 ·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川網文【2019】5415-440號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許可證 川字第00217號

        出版物許可證 新出發字第510105010299號 · 川文旅審函【2019】886號 · 川新廣審批準字【2017】335號 · 川法學文研批字【2015】012號 · 川法文批字【2019】009號 · 川新廣批函字【2016】30號

        國家商標局受理第23862702號 · 網絡安全資格認證第23955號 · 省法治文化研究會融媒體中心負責技術、維護和管理

        蜀ICP備18021130號-2 川公網安備 51010402001487號

        本網站(非新聞類)刊發信息不代表主辦單位和本網之觀點,如有異議請聯系本網刪改·法律顧問:省法治文化研究會專家委(何艷律師)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會 四 川 法 制 網版權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cszw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電腦版 | 移動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陆丰市| 竹山县| 克拉玛依市| 察哈| 合江县| 通河县| 璧山县| 朝阳区| 呼和浩特市| 康马县| 日喀则市| 平陆县| 泰和县| 仁化县| 綦江县| 安陆市| 万盛区| 蒙山县| 丹巴县| 高青县| 敦化市| 徐州市| 尖扎县| 津南区| 黎平县| 福清市| 麻栗坡县| 黄石市| 盘锦市| 东乡族自治县| 车险| 黄冈市| 绿春县| 邳州市| 德兴市| 安化县| 岳池县| 墨脱县| 龙陵县| 墨江| 馆陶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