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城區教育局以“整體規劃,示范帶動,分步推進,逐步完善”為校園文化建設工作思路,結合文明校園創建,通過“四個堅持”,實現校園文化從“有所建”到“有所優”。
堅持強化組織領導。及時調整充實局校園文化建設領導小組,將校園文化建設同全局工作同謀劃、同部署、同推進、同考核,下發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校園感恩文化建設等系列文件8份。細化完善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評估體系內容,增加特色工作及成果分值比重。堅持通過專項督導、過程督導、外出參觀、現場推進會等形式,推進學校校園文化建設有組織、有規劃、有制度、有人員、有經費“五落實”。
堅持優化頂層設計。按照“一校一策”“一校一品”“一校一特色”“一校一典范”工作思路,學校立足“四個明晰”,即明晰學校發展定位, 明晰學校歷史沿革,明晰學校優勢短板,明晰服務對象共性,堅持“問計師生”和“專業引領”方式,凝聚師生智慧,找準學校文化和精神切合點,凝煉文化主題,確立學校辦學理念和發展方向。注重同局校園文化建設領導小組以及相關專家進行多角度、深層次的溝通交流,從專業化的角度進一步對主題文化理論體系和建設方案進行可行性論證,從而形成比較完善成熟校園文化建設規劃及方案。
堅持保障資金投入。借助5.12、4.20兩次災后重建,通過災后重建專項資金、社會捐贈等,先后投入資金8.7億元,重建、改造和維修了69所學校的教室、圖書室、功能室、食堂等,突出校園審美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和諧統一;投入資金100余萬元,完成了全區12所不同層面災后重建感恩教育基地學校感恩走廊、感恩石、感恩碑、感恩(校史)主題陳列室等校園顯性感恩文化建設,建成8所市級校園文化建設示范校、9個市級感恩教育基地、1個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近年,投入200余萬元,支持學校以“思想道德建設好、校園文化建設好”為“六好”的各級文明校園創建,建成2所創建全國文明校園先進學校、4所省級文明校園、14所市級文明校園、10所市級綠色校園等。
堅持發揮特色引領。立足校情,結合歷史傳統、地域環境和災后重建等實際,實小北二路校區、八步中心校等以紫石、螞蟻等不同載體鍛塑彰顯校園個性精神文化;興賢小學、雨城二中等豐富國學、體育、武術、書法、茶藝、戲曲、民樂、科技、勞動等特色教育活動實踐,充分發揮區域內示范引領作用。全區現有1所全國中小學中華優秀文化藝術傳承學校、2所全國國防教育示范(特色)學校、1所全國優秀科技教育創新學校、1所中華武術文化傳承合作學校實踐基地、5所全國規范化家長學校、2所全國校園籃球體育傳統特色學校、6所全國足球特色學校、1所全國校園網球特色學校、3所四川省藝術教育特色學校、2所四川省優秀鄉村學校少年宮、5所四川省防震減災科普示范學校、2所四川省陽光體育示范校、1所四川省川劇傳習普及基地、1個四川省青少年社會實踐教育基地、5所雅安市五育一體化發展新優質學校、8所市級陽光體育示范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