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結合部作為“農村之首,城市之尾”,是農村走向城市的重要窗口,又是城市輻射農村的橋頭堡,是城市發展和農村發展相協調的重要紐帶。雨城區通過“三化聚力”,積極探索城鄉結合部新型社區善治路徑。
構建“區域化”黨建體系 增強組織引領力
重構治理空間布局,新設1個街道、7個社區,厘清29個社區四至邊界,及時將城鄉結合部的10個建制村納入街道兜底管理。集中攻堅“覆蓋盲區”,建立城鄉結合部新型社區“街道黨工委-社區黨委-小區黨支部-樓棟(院落)黨小組”4級黨組織架構,吸納“聯包幫”單位黨組織成員兼職社區“兩委”委員,聯動38家駐區單位、行業商戶、社會組織等組建社區區域化“大黨委”,訂立年度共建清單、開展雙月聯席議事,全力實施社區氛圍營造、院落改造等項目40余個。
做實“網格化”管理系統 強化隊伍凝聚力
優化社區治理單元,推動黨建、綜治、城管“三網合一、一網聯動”,配備102名網格員到191個網格中,基本消除城鄉結合部管理服務“空白地帶”。網格內創新“3+8”街長制、“區域共建大聯防”模式,“組團”開展衛生整治、民情收集、治安巡邏170余次。以網格員、黨員民警、志愿者等為整合主體,組建群防群治隊伍助力防疫防汛,依托“天網工程、慧眼工程、智慧小區”智能系統,每日開展安全隱患、環境衛生巡查2輪,每周開展流動人口、特殊人群、突發事件排查3輪。
打造“扁平化”服務平臺 提升服務保障力
每年統籌500余萬元資金,以“中心社區+基本社區”方式,推動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綜合服務設施“親民化”改造初見成效。深化“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創新“一門受理、錯時服務、全科辦理”便民服務模式,實行職權、事項、責任“三單合一”,出臺《關于建立城鄉社區工作事項準入備案制度的實施意見》,下沉黨群服務、民政驗證等65項便民服務事項,實現“清單+制度”規范管理,服務群眾3000余人次。因地制宜注入“孝廉文化”“民族文化”,定期開展模范評選、文化表演等活動,進一步提升群眾的參與感、幸福感和獲得感。
(雨城區委組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