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漢源縣人民檢察院結合政法隊伍教育整頓,積極踐行為大局服務、為人民司法的理念,堅持“三個立足”,扎實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為人民群眾提供多樣化、深層次、全方位的檢察服務。
立足縣情民意,聚焦民生關切。一是深入基層排憂解難。檢察長、檢察官深入鄉鎮村組,采取走訪調研、召開座談、談心談話等方式,準確掌握群眾所思、所憂、所盼,制定《漢源縣人民檢察院“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方案》,從25個方面細化61條辦實事舉措。選派駐村工作隊,深入開展結對幫扶活動,針對群眾關心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為重點,建立問題發現機制和信息收集平臺,與鎮村“兩委”、相關部門一體聯動,形成工作合力。共收集、解決民生實事或矛盾糾紛20余件,有效利用法治工具助推鄉村振興發展。二是支持起訴協助討薪。依法高效、精準支持農民工討薪,與控申部門形成合力,主動開展協助解決農民工討薪工作,破解農民工在討薪路上所遇到的阻礙,多渠道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加強與行政執法部門的工作通報、日常聯絡,發現涉及違法犯罪的,建議及時向公安機關移送案件。共辦理支持起訴案件12件,幫助農民工追討欠薪7萬余元。三是實施國家司法救助。落實好國家司法救助制度,對因刑事案件面臨急迫困難的被害人及家屬發放司法救助金,傳遞檢察溫情。共受理救助申請6件,實施救助15人,發放救助金4.9萬元。聯合相關部門會簽《關于國家司法救助案件線索移送工作辦法》,搭建消息互通和多元救助平臺,充分保障案件線索發現及時、調查及時、救助及時,為“因案致貧” “因案返貧”被害人解決實際困難。
立足基層社區,增進溝通聯絡。一是強化溝通聯絡工作。加強與社會各界的溝通聯系,制定年度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走訪聯絡分解表,邀請27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參加檢察開放日、公開聽證、旁聽庭審等司法活動11次,對收集到的55條意見建議,深入分析研究,制定措施辦法,切實加以整改,并由班子成員主動上門答復反饋。二是開展案件回訪工作。回訪已辦結案件當事方,堅持與案后釋疑解惑相結合,向普法宣傳延伸;堅持與案件自查自評相結合,向規范司法延伸;堅持與為民辦好實事相結合,向服務發展延伸。共回訪涉案企業2家、涉案受害人10人,收集各類問題建議14條,努力做好案件辦理“后半篇文章”。三是推進網格管理工作。積極參與基層社會治理,全院46名檢察人員以“政法網格員”身份,不定期到網格化責任區域,與群眾面對面的開展宣傳、聽取訴求。同時,就疫苗接種、婚姻繼承、拆遷安置等問題答疑解惑,提供法律幫助。共發放各類宣傳資料20000余份,向群眾提供法律幫助500余人次。
立足檢察職能,提升司法成效。一是深入推進公開聽證。主動拓展群眾對案件辦理的監督方式,先后召開公開聽證6次,邀請24名代表委員、人民監督員、律師和社區村組干部作為聽證員參加,圍繞案件爭議焦點,通過開展釋法說理、傾聽合理訴求、聽取評議意見等,依法公正妥善處理案件,切實提升了司法公信力。二是突出化解矛盾糾紛。用好檢察長接待日、律師參與涉法涉訴信訪案件等機制,充分化解基層矛盾,最大限度化解矛盾糾紛、維護和諧穩定。共受理群眾來信來訪41件43人,化解群眾“急難愁盼”信訪問題24人次。充分運用、落實“楓橋經驗”,從法規政策、社會風俗和案件不同處理結果可能造成的影響等多方面開展刑事和解,做到法、理、情并重,真正為群眾排憂解難,實現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共依法主持和解3件次,促進和會和諧。三是走近群眾精準普法。注重增強普法針對性和時效性,扎實開展“八五普法”、“法律七進”、法律顧問、法治副校長活動,通過擺放宣傳展板、現場交流互動、講述典型案例、發放宣傳資料等形式,提升普法效果。共組織精準普法活動30余場次,受教群眾2萬余人。
(漢源縣檢察院 郭可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