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區村級建制調整改革全面完成,為切實加強轄內區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努力提升法律服務水平,做好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后半篇”文章,結合鄉村振興示范創建重點工作,雨城區大力夯實基層法律服務工作,切實做到為群眾辦實事,解決群眾之所需。
細化工作措施 全力保障公共法律服務體系站點建設工作
按照雨城區鄉村振興和基層治理兩項改革后半篇文章等重點工作的安排部署,雨城區將全面建成公共法律服務體系三級平臺列為本年度重點工作,明確了建設內容、標準、時限、責任科室及責任人,壓緊壓實,上下一盤棋,形成合力,全力實施區級、鎮(街)、村(社區)公共法律服務體系三級平臺建設工作。市區共建的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即將建成;13個鎮(街)和122個村(社區)公共法律服務室規范化建設工作將在年底全面完成。公共法律服體系三級服務平臺的建成標志著全區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已全面覆蓋城鄉,將公共法律服務觸角向基層延伸,為基層老百姓提供了“一站式”的普惠、均等的公共法律服務。
延伸服務領域 全面提升公共法律服務信息化建設水平
對全區所轄82名律師和40名法律服務工作者實行分包制,將全區13個鄉鎮93個村、29個社區全部分配到每一個律師、法律服務工作者頭上,切實做到“一村一法律顧問”全覆蓋,覆蓋率達到100%,并簽訂“一村一法律顧問協議書”。律師、法律服務工作者定期不定期到所包鄉(鎮)村(社),開展法律咨詢、法制宣傳、人民調解、法律援助等工作,切實推進法治鄉村建設,提高全民法治意識。加強與公檢法監等部門的溝通聯系,實現遠程視頻會見平臺全覆蓋,以信息化提升公共法律服務質量。截至目前,雨城區各遠程視頻會見點已為罪犯家屬及相關部門單位提供遠程視頻會見預約315次,會見總量206次,已會見家屬和其他工作需要人員451人次。
人民調解為人民 大力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法律服務活動
堅持源頭治理、預防為主、多元化解工作原則,對群眾生產生活等一般性、苗頭性矛盾糾紛,采取規勸、說服、引導等方式及時化解,積極探索新模式,將調解工作放到一線,采取線上、線下調解工作模式,做到調解與疫情防控兩不誤。同時充分發揮公調、訪調、訴調、交調、醫調、物調等行業行專業性調解組織作用,堅持依法化解,合力攻堅,做到早排查、早預防、早化解,及時了解掌握老百姓生產經營、合同履行,勞動爭議、醫療糾紛、交通事故等方面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截至目前,累計受理各類矛盾糾紛5484件,引導分流 9件,進入調解程序5475件,調解終止5467件,調解中8件,成功調解5432件,成功率 99.2%,累計防止矛盾糾紛激化189件。
開展法治體檢,為民營企業提供法律服務。抽調法律服務團隊骨干會同區人社、住建、交通等部門,深入雨城區在建項目庫進行了拉網式檢查,并集中開展農民工勞動合同普查與法治大體檢。同時,將法律宣傳、法律咨詢寓于檢查工作中,切實提高在建工程項目建設、施工單位、勞務承包企業或者班組長、農民工法律意識。行動中,共檢查在建工程項目16個,檢查勞動合同2219份,存在的法律風險點4個,提供個性化、多元化法律解決方案4個,提供法律咨詢、解答法律疑問120余人次。
保護弱勢群體,強化法律援助。法律援助工作緊緊圍繞我區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的實際需要,著力推進刑事案件全覆蓋,進一步擴大法律援助范圍,做到應援盡援,實現了法律援助案件辦理質量和數量同步提升,為建設綠色發展示范區營造了良好的法治環境。截至目前,共受理援助案件343件,完成全年任務171%,其中民事案件177件,刑事案件161件,行政1件,強制醫療4件。
堅持依法治理 全面深入多形式開展法治宣傳活動
充分發揮雨城區鎮、街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臺點多面廣優勢,服務模式由“被動服務”轉變為“主動上門”,深入企業、工地等各行各業開展法治宣傳和法律咨詢。把一月一主題活動作為一項重要任務,納入年度工作計劃,結合森林防滅火、禁毒、防范非法集資、婦女維權、消費者權益、國家安全、生物安全、防范電信網絡詐騙等進行法治宣傳;以“法律七進”為載體,靈活運用宣傳形式,以法治宣傳、法治講座,解答咨詢,懸掛橫幅、張貼標語、發放宣傳資料等形式開展宣傳活動。截至目前,共開展法治宣傳活動90余場次,發放宣傳資料70000余份。積極開展“法律明白人”培養工作。對選拔出來的1064名法律明白人以集中培訓、以案說法、專題講座,農民夜校等方式進行培訓,提高其政治和履職能力。
(雨城區司法局 雨城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