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充分發揮大熊貓國家公園司法保護實踐基地的生態保護功能、讓“補植復綠”判決更好落地落細落實,11月9日,寶興縣法院環資法官深入蜂桶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大熊貓國家公園司法保護實踐基地、隴東鎮中崗村燈籠溝分支基地及“補植復綠”點,開展生態司法理念傳播、法治教育活動,并對補種判決履行情況進行執行回訪。
在蜂桶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大熊貓國家公園司法保護實踐基地,環資法官向保護區護林員及當地村民闡釋了大熊貓國家公園司法保護實踐基地的職能定位,積極宣傳寶興法院生態司法理念、展示近年來環資審判及生態保護的相關成果,結合審結的典型案例以案釋法,詳細解讀了危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非法狩獵、非法采礦、非法捕撈水產品、濫伐盜伐林木等寶興縣常見多發的破壞環境資源犯罪的構成要件及處罰方式,引導廣大群眾學法守法,做生態文明建設的參與者和踐行者。
在中崗村燈籠溝“補植復綠”點,環資法官對2018年審結的一起盜伐林木案,被告人補種樹木的成長情況進行執行回訪,現場了解到昔日補種的樹苗長勢良好,被破壞的生態已逐漸恢復。
近年來,寶興法院堅持以大熊貓國家司法保護實踐基地建設工作為契機,按照“生態司法+理念傳播”的模式,因地制宜,在現有工作成效基礎上,堅持以案釋法,進一步打磨集理念傳播、成果展示、法制教育、文化推廣、保護體驗“五大功能”于一體的生態司法教育基地,并堅持修復生態理念,用司法手段助力生態修復,有效破解“人坐刑期滿,荒山依舊在”的問題,為建設“熊貓老家·多彩寶興”貢獻法院智慧和力量。
(寶興法院 祁泓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