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四川省全域旅游示范區工作推進會在省文化和旅游廳召開。會上正式認定成都市成華區等17個縣(市、區)為第二批四川省全域旅游示范區。其中,雨城區榮列榜中!
創建省全域旅游示范區雨城區做了哪些工作?一起來了解一下
雨城是全世界唯一以“雨”命名的城市,境內年平均氣溫16.2℃,森林覆蓋率達74.21%,空氣中負氧離子含量為世界頂級水平,被習近平總書記譽為 “天府之肺”。近年來,區委、區政府緊緊依靠“生態”優勢,將“生態”二字貫穿全域旅游發展始終,主動融入全省“一核五帶”文化旅游發展總體布局,以“兩線+兩翼+多點”全域旅游發展框架為支撐,創建5A景區1個、4A景區3個、3A景區2個,致力打造 “雨城旅游生態圈”。
雨城區深入挖掘大熊貓文化,建成全球最大的大熊貓半散放式研究繁殖基地、全國唯一一家熊貓主題樂園——碧峰峽景區。投資11.32億元,于2020年1月成功創建為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成為雅安旅游最亮名片。對標對表提升整改,從候選縣到命名縣,雨城區于2020年9月喜摘天府旅游名縣“桂冠”。近年來,雨城先后成功創建“中國優秀旅游城市”等國家級文旅品牌37個,“四川省旅游強縣”“省級文旅特色小鎮”等省級文旅品牌157個。
雨城區設置10億元產業發展基金,出臺民營經濟“二十一條”、民宿發展獎勵辦法等政策,深入推進“旅游+”“+旅游”融合發展,培育文化旅游、工業旅游、康養旅游、研學旅游、體育旅游等新業態產品54個,川藏鐵路成雅段建成通車,五條高速通達雨城,納入成都“1小時經濟圈”,建設旅游風景道2條20余公里,涉旅市場主體超過10000家,建立旅游三級咨詢服務網絡74個,新建改造旅游廁所118座,其中A級旅游廁所31座,3A級旅游廁所11座,建立旅游大數據中心和應急指揮平臺,打造特色街區5條,開展涉旅培訓40余次,5000余人次,特色旅游產業體系基本形成。
完成修編全域旅游發展規劃,高品質、高規格編制《天府旅游名縣提升建設規劃》,推動邊界縣市區和園區、景區交通路網多點多線連接,規劃建設通用航空機場,力爭在全省率先建設中心城區直達核心景區的山地軌道交通,打造中國最美高品質旅游產業帶。
雨城區實施全域旅游招引行動,圍繞壯大一批文旅企業、靚美一批景區景點、刷新一批旅游配套“三大提升計劃”,結合新型特色文旅業態,建立文旅項目庫和專業招商隊伍,積極爭取專項債券資金支持。優化營商環境,成立“雨城區重點投資項目代辦中心”,持續推進海子山、碧峰峽森林康養等省市重大項目建設。
制定《支持文化旅游發展二十一條措施》,預留建設用地指標1500畝優先保障文旅用地;優化志愿服務隊伍,培訓社區干部基本達專業導游水平,喊響“我是市民,我是導游”口號;在鄉鎮實行點狀供地,全力支持民宿發展。探索景區與群眾“扶持幫扶”發展新模式,成立 “農家樂合作社”等,帶動農民人均增收1000余元;積極與四川大學等高校合作,成立文旅專家智庫。科學探索宅基地“三權分置”形式發展云臺藝術民宿集群,吸引游客年均5萬人次以上,形成了“藝術家+工作室+基地+旅游”產學研游的發展模式;創新設立旅游法庭、旅游工商、旅游警察為游客保駕護航。
(川報觀察 雨城區文體旅局 雨城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