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積極探索雨城區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辦法和路徑,解決村集體經濟中收入低、路子少、發展難的問題,11月30日,雨城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王志萍、區級領導廖鵬帶隊赴蘆山縣考察學習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工作。
考察組一行先后察看了蘆山縣飛仙關鎮飛仙村宇康報廢車輛拆解有限公司、金馳陽農牧有限公司生豬養殖產業、靈鷲山社區紙管生產項目和龍門鎮隆興村養鴨項目。
考察發現,蘆山縣在村集體經濟發展方面大膽探索,推行“龍頭企業+村集體+農戶”、“集體經濟組織+農戶”等利益聯結型發展模式,鼓勵群眾將資金、土地、固定資產等個人資本,通過合作入股、對外租賃等方式參與村級集體經濟發展,2020年實現村集體經濟純收入379.92萬元,村均14.61萬元,輻射帶動3.2萬名群眾共同發展和受益;依托特色產業提供就業崗位1300余個,不斷激發村集體經濟發展活力,推動村集體經濟規?;?、可持續發展。
考察組一致認為,蘆山縣在村集體經濟發展方面思路清晰、措施有力,此次考察收獲頗豐,學到很多成功經驗。一是建立健全運行管理制度,通過建立資產、股權、主體鎖定機制,推動公司化運作、市場化經營。建立村集體經濟組織負責人縣級備案管理機制,出臺《村黨組織提名推薦集體經濟組織管理負責人辦法》,進一步理順各方權責關系,構建起以村黨組織為核心、各類組織參與協同的村級治理體系;推進所有權與經營權有效分離,聘請職業經理人“打理”集體資產,村紀檢小組、村務監督委員會、集體經濟組織監事會“并線”運行開展日常監督,每年委托第三方機構進行審計評估,將村集體經濟發展情況納入縣委提級巡察內容,構建“常態監督+定期審核+及時反饋”監督管理閉合體系,確保村級集體資源、資產、資金安全。二是注重資源要素整合。充分盤活各村“沉睡”資源和閑置資產,著力解決村集體經濟組織“用地難”問題,以中省財政扶持基金為杠桿,撬動財政配套資金、社會資本等投入到集體經濟發展中。三是突破發展提升質量。推行“村村聯營”“村社聯營”“村企聯營”等抱團發展模式,不斷壯大產業規模,引導集體經濟向優勢產業集聚,不斷優化投資結構。
考察組表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雨城區人大常委會將把蘆山縣在村集體經濟發展方面好的做法帶回去,借鑒先進經驗,扎實推動雨城區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取得新突破。在今后的工作中更要進一步加強溝通交流、互通有無,促進人大工作再上新臺階。
蘆山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涂朝康陪同考察。
(劉雙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