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類促環境改善
“垃圾分分類,資源不浪費?!庇瓿菂^晏場鎮團結村雖地處深山,可垃圾分類標語卻隨處可見,村民們的家門口,也常年擺著一白一藍兩個垃圾桶。“剛開始實施垃圾分類時,村上就組織了多次培訓?!贝迕駞敲髡照f,自從實行垃圾分類后,村里的整體環境有了極大提升,路面硬化后環境就更好了。
近年來,團結村創新基層治理,把垃圾分類作為基層治理著力點,提出“戶分類、村收集、鎮轉運”的垃圾分類模式,并將垃圾分類寫入村規民約。
“我們與村民簽訂門前三包責任書,實行‘戶長’制。同時聘請保潔員加大道路保潔力度,實行獎懲機制,對清運不及時的進行罰款?!标虉鲦倛F結村黨總支書記、村主任徐雅蓉說,為了讓村民看到村里實行垃圾分類的決心,團結村拆除了原有的垃圾池,配置垃圾清運車,每個村民小組還配備一名以上保潔員。
通過教育、引導和監督,村民已形成垃圾分類的良好習慣,生活垃圾處理農戶覆蓋率達100%。同時,團結村借著“廁所革命”東風,全村實行廁所改造。
“沒想到國家還會補貼修廁所,我感到很高興。”吳明照說,家里廁所改造后異味就不見了。
產業發展助村民增收
從垃圾分類到廁所革命,團結村收獲的不僅是潔美的村莊,還有發展機遇。
團結村在發展現代農業時,還積極謀劃小農戶的發展需求,有效構建產業體系、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盡可能讓廣大村民參與進來。該村將自身發展擺進晏場鎮農旅大鎮的定位中,依托“巨星養殖”等現代種養殖業、海子山國際森林康養項目和九龍水庫發展一二三產融合。在此,該村還大力發展農旅融合新業態,鼓勵企業經營者帶動村民增收,并讓村民自發修葺閑置房屋。在多方努力下,村民們追求幸福生活的內生動力變成了鄉村治理的巨大合力,更將團結村建成“美在生態、富在產業、根在文化,大力發展農業生態觀光與生態旅游,整個村莊小河縱橫、粉墻黛瓦、小橋輕臥、風光怡人”的網紅打卡地?!?/span>
同時,該村在現有林、竹、茶等基礎產業上,積極探索特色中藥材種植業和現代化的生豬養殖業。目前,該村正在探索“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在不斷打造精品農產品助推鄉村治理的同時,還吸納富余勞動力以培訓、入股等方式促進其就業。
如今,團結村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均得到了穩步發展?!熬鸵匝虐彩懈袢鹬窬帉I合作社、雅安市雨城區儒風雅家庭農場等來說,其直接帶動就業和增收的農戶就已達到200余戶?!毙煅湃卣f。
(陳澤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