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河司法所充分發揮服務基礎作用,切實踐行楓橋經驗,圍繞兩河鎮黨委、政府中心工作,多措并舉助力基層社會治理法治化。今年以來,兩河司法所積極探索司法行政工作深度融合“鄉村振興”戰略,組織參與了多起類似“梨園”產業項目的調解工作,重點圍繞梨園、中藥材佛手、茶園、非遺文化保護等,提供法治服務,助力鄉村振興。
一是服務產業發展。司法所牽頭宣傳產業發展相關法律法規及政策,因地制宜,用好兩河鎮公共法律服務站平臺,法律顧問定期坐班,開展產業發展、鄉村旅游、土地流轉等方面法律咨詢和法律服務。司法所分領域、分行業主動參與鄉村產業規劃論證、項目審核、土地流轉等工作,協同參與管理運營、品牌保護等,全方位、全過程護航和服務產業發展。
二是服務農民生活。以司法所、村級法律工作室為載體,通過農民夜校、壩壩會等方式常態化開展“法律進鄉村”活動。充分利用實體、電話熱線、網絡等平臺,為村民提供法律咨詢、法律文書代寫、法律援助等服務。
三是服務農村基層。兩河司法所不斷規范完善人民調解體系建設,著力提高調解機制的專業化,整合了兩河鎮調解委員會資源,與兩河法律服務所協同合作,利用兩所合一和兩河鎮本地調委會的優勢,深入田間地頭,讓人民調解扎根于一線,矛盾糾紛化解于基層。
截止目前,兩河司法所開展走村入戶宣傳50余場次,解答群眾法律咨詢300多人次,組織人民調解30余起,涉及金額近100萬元。下一步,兩河司法所將進一步增強服務大局的主動性、自覺性,密切關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過程中的新矛盾新問題,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提供研究、分析、解決問題舉措,切實為鄉村社會治理貢獻司法行政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