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里鄉村:奇光異彩 人杰地靈
“一色菜花十里黃,好風斜日送微香。”
三月的春風吹拂到白沙場鎮,送來十里金黃,萬里飄香。位于赤水河北岸的菜花小鎮,是遠近聞名的畫里鄉村。這里的風景如詩如畫,游客絡繹不絕,金燦燦的花海中,蝴蝶蜜蜂競相奔忙,迸現出奇光異彩。
風景如畫的白沙場鎮,還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曾經抵達瀘州市古藺縣白沙(今白沙場鎮),并在此召開會議,史稱“白沙會議”。會議發布了《告全體紅色戰士書》,鼓舞了戰士們的士氣,隨后二渡赤水,取桐梓,奪婁山關,重占遵義城,取得了長征以來的最大勝利。“白沙會議”因此而載入史冊,長征精神至今仍鼓舞著一代代人。
雙沙人民法庭坐落在底蘊深厚的畫里鄉村中,一批又一批杰出的“瀘法麒麟”人,堅持傳承紅色精神,賡續紅色血脈,在平凡的崗位上譜寫了動人的篇章。
話理鄉村·釋法理:創新普法方式
雙沙人民法庭積極回應人民群眾對司法的期盼和訴求,把司法為民作為人民法庭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深入人民群眾,經常行走在田間地頭,向群眾普及法律知識,讓人民群眾懂法、知法、守法。3月14日,在白沙場鎮第十六屆菜花文化旅游節盛啟之時,“瀘法麒麟”志愿服務隊古藺分隊創新普法方式,把“法治小賣部”開到了菜花田里,受到廣泛好評。
“消費者投訴舉報電話是多少?”“商品三包是哪三包?”“不滿幾周歲的人屬于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群眾通過回答《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民法典》等法律知識兌換到了鑰匙扣、馬克杯、帆布包等“瀘法麒麟”周邊禮品。
“我在‘瀘法麒麟’法治小賣部不僅收獲了法律知識,還得到了精美的禮品,法院的普法方式新穎又有趣!”游客蔡先生興奮地說道。
話理鄉村·明事理:實質化解糾紛
雙沙人民法庭堅持公正裁判,積極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裁判文書說理,讓判決結果既符合立法本意,又合乎天理常情,既彰顯司法剛性,又兼具人性溫情,實現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2024年,在雙沙人民法庭辦結的359件案件中,無一件案件被發改。
作為離群眾最近、與群眾打交道最密切的人民法庭,是化解矛盾、調處糾紛的前沿陣地。雙沙人民法庭堅持向前促進糾紛源頭化解,加強與基層黨組織的溝通聯系,共同化解社會矛盾、救濟弱勢群體。2024年雙沙人民法庭成功調解訴訟案件210件,撤訴75件,調解撤訴率高達75.2%。
高某甲與高某乙系親兄弟,二人成年分家時各自分得了部分房屋。高某乙在重修自己的房屋時,損壞了高某甲堂屋的房面和墻體,還占用了高某甲的院壩修建圍墻。兄弟倆為此發生爭執,經村組多次調解未果,高某甲訴至法院要求高某乙拆除圍墻、恢復原狀、并賠償損失費用。庭審過程中,法官認為高某乙是否占用高某甲的院壩修建圍墻存在爭議,休庭后遂組織雙方到現場進行了勘驗。勘驗現場法官親自畫線確定邊界,在了解大致情況后,法官再次協調組織雙方進行調解,并向雙方講解了“六尺巷”的故事,提出“讓他三尺又何妨”,最終雙方達成一致調解意見:高某乙同意將因修建房屋占用高某甲院壩的圍墻占地予以拆除,高某甲自愿放棄其他訴訟請求。
“剛辦理這個案件時我也感覺很棘手,兄弟倆因為房屋產生矛盾已經很多年,兩人針尖對麥芒互不相讓,如果貿然判決只會加劇矛盾。在調解過程中,我突然想到我們法院提倡的‘六尺巷調解法’,并通過講故事的方式,最終圓滿化解了糾紛。基層人民法庭就是要靈活運用工作方式方法,才能實質化解矛盾糾紛。”時任雙沙法庭庭長孫銘說道。
雙沙人民法庭堅持向后促進糾紛實質化解,督促當事人自動履行,把定分止爭做深做實。2024年,在雙沙人民法庭受理的379件訴訟案件中,進入執行程序的案件僅11件,進入執行程序的案件數占已結案數的比例僅5.95%。
話理鄉村·通情理:融洽鄰里關系
雙沙人民法庭借助“一鎮一法官”“政法干警駐網格”,深入基層了解群眾訴求,把握社情民意,為群眾排憂解難,在調解中注重法理和情理并用,讓群眾既解“法結”,又解“心結”,促進鄰里和睦。
王某某曾幫助同村李某裝修村里的房屋,完工后李某拒不支付2000多元的裝修款,王某某訴至法院。雙沙法庭法官受理案件后,認為案件金額不大,且雙方屬于鄰里關系,有調解的基礎。于是聯同村委干部找到被告李某家中,通過以情動人、以理服人,最終成功說服李某當場支付裝修款2000多元,雙方握手言和,王某某隨即撤訴,成功修復了鄰里關系。“雖然只有2000多元,但是法官親自到村里幫我要回了這筆錢,讓我非常感動。”王某某感激地說道。雙沙人民法庭在辦理的每一個案件、每一起糾紛中均注重情理結合,切實讓人民群眾感受到司法溫度,增加人民群眾對法院的認同感。
古藺縣人民法院將致力于在自然的“畫里鄉村”中,構建人文的“話理鄉村”。堅持司法工作服務大局,推動鄉村治理,促進鄉村振興。讓“瀘法麒麟”的法治種子,播撒在這片奇光異彩、人杰地靈的土地上,讓“畫”里有“話”,“話”里有“理”。